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时限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来源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u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患者需要进行复苏的时限至今还没有合理的结论。本研究对半小时复苏时限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对复苏时长与预后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急诊科中发生院内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研究,收集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根据患者心肺复苏的时间长短进行分组,30分钟及以下者分为常规组,超过30分钟的分为超长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致病原因、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另外根据患者的病因、性别、初始心律、年龄进行进一步的分组,对各个组别中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患者的复苏时长差异情况进行对比。根据患者接受心肺复苏的方式分为徒手心肺复苏组、徒手序贯心肺复苏仪组,对两组不同按压方式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进行比较。结果:(1)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共135例,男性86例(63.70%),女性49例(36.30%),患者年龄(45~76)岁,平均(60.53±15.46)岁。其中可除颤心律患者28例,占20.74%。病因中心血管疾病50例,占37.04%,消化道出血4例,占2.96%,呼吸系统疾病29例,占21.48%,脑卒中7例,占5.19%,创伤9例,占6.67%,脓毒血症6例,占4.44%,其他占22.22%。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3例,占全部心血管疾病46%。心肺复苏应用的方式中接受徒手心肺复苏70例,占51.85%;徒手序贯心肺复苏仪65例,占48.15%。(2)135例患者中,58例(42.96%)出现自主循环恢复,7例患者出院存活,成功出院存活率为5.19%,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发现相较总体复苏时长分布特点,出现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复苏时长分布出现左移,而相较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复苏时长分布的特点,存活出院患者的复苏时长进一步在分布上左移,也就是复苏时长均逐渐缩短。分析显示出现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其复苏时长大多在0-40分钟集中出现,复苏时间超过25分钟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数量慢慢下降,而在复苏时长为1小时到一个半小时时,再一次出现了自主循环恢复的小高峰。分析发现复苏时间保持在半小时以内的患者的出院存活率和时间表现为线性关系,复苏时间长度超过半小时的患者最终结局都是死亡。(3)复苏时长在半小时之内的常规复苏组61例,占45.19%;复苏时长超过半小时的超长复苏组74例,占54.81%。常规复苏组和超长复苏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心率比较差异都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心脏骤停出现的病因进行分析,各个亚组结果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复苏组患者接受徒手心肺复苏的患者36例,占59.02%,接受徒手序贯心肺复苏仪的患者25例,占40.98%(P>0.05);而超长心肺复苏组患者接受徒手心肺复苏的患者34例,占45.95%,接受徒手序贯心肺复苏仪的患者40例,占54.05%(P>0.05)。主要结局分析显示,常规复苏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41例,占67.21%;超长复苏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17例,占22.97%(P>0.05)。分析次要结局显示,常规复苏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7例,占11.48%;超长复苏组没有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没有患者存活出院(P>0.05)。(4)自主循环恢复的58例患者(42.96%)中有男性35例,女性23例。其中男性自主循环恢复患者心肺复苏时间长度平均是(17.6±13.6)分钟;女性自主循环恢复患者心肺复苏时间长度平均是(16.6±12.0)分钟,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主循环恢复的58例患者中有可除颤心律10例(17.24%),不可除颤心律45例(77.58%),其中自主循环恢复可除颤心律患者复苏时间长度平均为(21.2±8.3)分钟,不可除颤心律患者平均为(16.0±13.9)分钟,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全部患者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包括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对这几组患者的复苏时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5)按照病因分组为脑卒中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肺栓塞组、创伤组、心律失常组、重症肺炎组、脓毒血症组、心力衰竭组,通过对各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时间长度进行分析,发现创伤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复苏时长和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栓塞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复苏时长差异明显(P<0.05);肺栓塞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复苏时长和脓毒血症、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重症肺炎、创伤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复苏时长差异明显(P<0.05)。(6)135例患者中徒手复苏70例(51.85%),自主循环恢复比例为44.29%;徒手序贯心肺复苏机复苏65例(48.15%),自主循环恢复比例为41.54%(P>0.05)。结论:1.超长心肺复苏能够使院内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得到提高,但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2.如果临床确诊或高度疑似肺栓塞者,延长心肺复苏时间能够提高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3.徒手复苏较徒手序贯心肺复苏机复苏,不能提高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但应用徒手复苏并序贯心肺复苏机能够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降低医患纠纷风险。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128层双源CT改良回顾性心电门控与非门控扫描在支气管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128层双源CT(DSCT)改良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与非门控扫描在支气管动脉显示及图像质量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应用第二代DSCT并使用两种扫描方法获得原始支气管动脉图像,并分析所获取的原始数据,进一步获得BA的显影效果及图像质量等数据,探讨其显影效果并对其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
背景目前,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因,也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与全世界发病情况相比较,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加约6.5%,脑卒中每年新发约有24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约有110万人,存活的脑卒中患者约有110多万。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威胁。目的本研究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8-2016年某县户籍居民的脑血管病的死亡资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可以直接调节神经功能、生存和活动,调节神经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和传递第二信使以及摄取、灭活和供给神经递质等作用。三叉神经血管学说为偏头痛的主要发病机制,三叉神经节包括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在该病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中的作用还缺乏明确的特征。本课题试图找到星形胶质细胞在偏头痛发病中的功能和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偏头痛的发病机
目的:探讨软组织肿瘤周边特殊MRI征象对其生物学分类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因发现局部软组织肿块或肿胀不适就诊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的软组织肿瘤患者43例,以上患者术前均行西门子3.0T超导磁共振增强检查,从PACS系统获取影像资料,且均有病理学检查证实(术后病理31例,穿刺活检12例),以上患者包括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
目的胃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于胃腺癌在生物学和遗传上具有异质性,且患者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或者晚期,因此治疗效果较差。目前已有的胃腺癌筛查及诊断方法尚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寻找到简单、有效的筛查及辅助诊断策略对于临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基于质谱技术对胃腺癌进行血清和组织蛋白质组学研究,拟建立胃腺癌血清诊断预测模型,鉴定模型的差异蛋白/多肽,对胃腺
目的:比较脐血源和肿瘤患者外周血源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在培养基和IL-2(interleukin-2,IL-2)浓度不同时的细胞扩增倍数,找出更加适合CIK细胞生长的体外培养环境,然后比较两种CIK细胞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的增殖指数,以期在找到一种稳定、高效的培养方法的同时,筛选出一种具有大量增殖潜力的种子细胞来源;将两种来源的CIK和肝癌
目的:在小切口(MC)(3-4cm)下行胆囊切除术时很多时候需要同时给予胆总管探查术,过去的探查方法是先改为大切口(OC)(8-10cm)再将胆总管切开,再对肝外胆管进行探查,之后将蛔虫或结石取出,最后安置T管引流。这种方式不仅要扩大切开,而且需要对胆总管切开并安置T管引流,这就增加了创伤和胆管逆行感染、胆管狭窄、胆管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造成了长期带管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和拔管时引起漏胆的风险,并对患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是常见的头颈部内分泌肿瘤之一,约占内分泌肿瘤的95%。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甲状腺癌的80-85%。该肿瘤是甲状腺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年女性。虽然PTC总体预后尚可,但侵袭转移能力强的PTC患者往往预后不良。近年来随着影像
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自制接骨膏(批准文号:鲁药制字再Z12080037)外贴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进一步探讨和认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接骨膏治疗该病的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观察80例早中期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入选病例均为莱芜中医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就诊的骨科门诊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按就诊顺序结合随机数字
研究目的本文研究近年来聊城市人民医院乳腺癌患者发病者年龄情况,乳腺专用磁共振在门诊机会性筛查,社区单位的职工查体中的应用价值,并将搜集到的数据和近年国内文献统计的乳腺钼靶摄影、乳腺超声数据做对比。探究适合我国当代女性乳腺肿瘤筛查的新模式。研究乳腺专用磁共振在乳腺肿瘤综合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材料和方法第一部分资料基于聊城市人民医院2014-2017年1788名乳腺癌患者数据统计,将患者按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