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络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及其对Th17/Treg细胞失衡的影响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unlongal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清络痛痹方治疗阴虚络热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h17/Treg细胞失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RA的可能机制。为清络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可能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阴虚络热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清络通痹方组(治疗组,30例)及甲氨蝶呤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健康评估问卷评分(HAQ)、晨僵时间变化;检测用药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外周血Th17、Treg细胞百分比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治疗前后RORγt、Foxp3mRNA表达的变化;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IL-6、IL-23、IL-17、TGF-β、IL-10、IL-35等Th17、Treg细胞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指数、压痛指数、肿胀指数、晨僵时间、HAQ、VAS、血沉、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Th17、Treg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ORγ t mRNA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经甲氨喋呤治疗后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Foxp3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TGF-β、IL-10、IL-35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IL-2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IL-2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络通痹方改善阴虚络热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调节了 Th17/Treg细胞失衡,机制可能如下:1、清络通痹方降低阴虚络热型RA具有促炎作用的Th17细胞的百分比,升高具有抗炎作用的Treg细胞百分比,调节Th17/Treg细胞失衡。2、清络通痹方抑制阴虚络热型RA患者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ROR γ t的表达。3、清络通痹方降低阴虚络热型RA患者Th17细胞相关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17在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升高了 Treg细胞相关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IL-35及TGF-β在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 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紊乱。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血清外泌体miRNA对胰腺良恶性疾病鉴别的价值分析目的:胰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且恶性度高,对放化疗不敏感,病人预后差,寻找临床上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十分关键。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与粘液性囊腺瘤(muci
治法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其上承病因病机,下统方药,在理、法、方、药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独特体现。历代医家无不重视对治法的研究。采用医史文献学、考据学、归纳与总结等研究方法,构建了暖肝治法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暖肝治法的定义及适用范围,厘清其学术发展源流,系统归纳了其功效,总结其在临床中的运用。论文主体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中医“肝”相关的理论问题。具体包括(1)
目的:采集新加坡樟宜地区2012年1月21日---2019年1月19日间水痘、登革热、手足口病的发病例数以及同期的相关气象资料。基于《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理论,探讨五运六气变化对新加坡地区水痘、登革热以及手足口病发病规律的影响,以期为新加坡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1.根据新加坡卫生部公布的2012年1月21日---2019年1月19日间水痘、登革热、手足口病发病数,建立数据库。2.建
目的:1探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在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研究中的可行性,并就如何规范性开展真实世界研究的试验设计、数据采集及处方分析等进行探索,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树立示范。2探讨申春悌教授“病-证-型-治”临界辨证诊治法的科学内涵及临床可操作性,深化对申春悌教授临界辨证诊治法的认识。3对申春悌教授临床诊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真实世界数据进行研究,进一步诠释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和临证思辨特点。方法:1文献调查研究: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以持续性蛋白尿和肾功能进行性下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亦是引起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最常见原因。中医古籍中并无关于DKD独立病名记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因其具有长期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往往能够触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最近的临床研究表明,UC患者在确诊前几年出现抑郁的情况更加普遍,并且抑郁会加重UC疾病的进程。其原因尚不清楚,但与肠道菌群关系密切。中药黄蜀葵花作为“疮家要药”,常用于痈、疽、疗疮所致溃疡的治疗,在我科临床实践过程中,黄蜀葵花是用于治疗溃
目的:1.基于“肝郁湿热”理论辨治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理论研究。2.评价濯淋颗粒治疗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3.从微生态角度,观察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菌群和肠道菌群特征,评价濯淋颗粒对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尿液菌群、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1.临床疗效研究:120例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rUTI)患者随
目的:针对绝经后女性这一膝骨关节炎高发人群,寻找其与天癸理论的内在联系;基于天癸理论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优势,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丰富天癸理论的临床应用及科学内涵。方法:(1)通过Cochrance系统评价对中药汤剂内服对比西药口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研究,分别从不良反应、总有效率、WOMAC评分等方面进行论证。同时将筛选结果文献中的中药汤剂进行用药规律挖掘
目的:艾灸治疗肿瘤,是当代针灸临床的新课题。如何运用艾灸治疗肿瘤,以往实践多关注于肿瘤放化疗后的毒副作用,对于肿瘤瘤体影响鲜少关注。本研究将以乳腺癌为例,以临床观察艾灸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胃肠道等毒副作用为起点,通过设计实验研究艾灸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瘤体生长抑制的影响,并从肿瘤微环境和免疫调节角度探讨艾灸抑制瘤体生长的免疫调节机制,旨在进一步探索“灸治肿瘤”理论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
目的明确在B超引导下不同层次穴位埋线对女性腹型肥胖疗效的差异及排便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以女性腹型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中医胃热湿阻型共105例,按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分为深埋线组(35例,脱落2例)、浅埋线组(35例,脱落4例)和假埋线组(35例,脱落7例)。三组的埋线穴位相同,腹部取中脘、关门、天枢、带脉、关元、水道;四肢取曲池、丰隆。在B超引导下,深埋线组将线体埋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