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与意义未定性理论辨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c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瑟尔从微观的阅读活动出发,把个人的阅读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认为阅读活动是读者和本文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空白”与“意义未定性”理论,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文本中会产生许多“空白”,即“不确定点”,读者只有不断地填补“空白”,才能完成整个阅读“体验”过程,而且他认为每个读者阅读同一部文本时的“体验”都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读者在不同时刻阅读同一部文本的“体验”也是不同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伊瑟尔所提出的“意义”是“未定性”的。但是,本文认为个体读者肯定是处在一定历史和社会关系中的读者,他不得不受到整个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且作品的“意义”并不是由某一个读者的“体验”所决定,个体读者的“体验”只能算作“意味”,而“意义”是个体读者所处的社会在接受过程中产生的。本文就是要把个体读者放在整个宏观的社会背景下,在历时和共时的维度来讨论“意义”的生成是否具有“未定性”。从历时的角度来看,“意义”是具有“未定性”的,但我们不可能站在“过去”中去评价作品,只能从一个“共时的横断面”中去评价作品。在这个共时的横断面中,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结构”是相似的,而且作为文本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工具——“语言符号”也是由共时横断面的社会“约定俗成”的,所以“意义”在共时的横断面上不具有“未定性”。
其他文献
竹林是新时期一位重要作家,虽然在个人艺术生涯中佳作迭出,但学界的反应却明显滞后,直至目前,评论界尚无对竹林的创作艺术理念进行过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前
引言人们已步入到科技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在社会各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进而当代大学生在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的基础上要相应的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但是目前大学计算机的教
期刊
如果一杯无味的水里加入的是糖,它就会变甜;加入的是醋,它就会变酸。其实,生活不正如一杯无味的水吗?是精彩,还是平淡无奇,是快乐,还是孤独苦闷,就看你添加什么样的内容、营
通过对焦煤集团古汉山矿巷道顶板岩层赋存规律进行总结,对其顶板赋存状态分为3种类型,针对3种类型的煤层顶板,应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2D)对其冒落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
1.“编号4704921问”:将未发酵好的鸡粪拌锯末一起发酵,然后再施到地里,这种方法可行吗?农医生答:鸡粪含氮量高,混合锯末发酵更好。因为目前温度不高,发酵会比较慢,可以再加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前,从我国高校当中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的大学生并没有完善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国家对计算机应用能力重视力度的不断加大,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高校当中十
期刊
为了生产高性能的银铟镉合金棒材,对其挤压模具进行了探索研究。采用不同的模具结构进行了挤压成形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挤压条件下,采用1模1孔的模具挤压的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