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竹林小说的创作艺术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265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林是新时期一位重要作家,虽然在个人艺术生涯中佳作迭出,但学界的反应却明显滞后,直至目前,评论界尚无对竹林的创作艺术理念进行过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竹林不同历史阶段小说创作的艺术理念和艺术特色进行较为深入的阐释,并试图对竹林在新时期小说创作领域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深度的挖掘。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概括介绍了竹林创作的总体情况,以及当下学界对竹林作品的评论现状,据此笔者认为对竹林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进而挖掘其创作的价值和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第二部分是正文第一章,该部分主要研究竹林对苦难意识的书写,以及她对救赎苦难的探求。竹林早期的创作如《生活的路》、《苦楝树》主要侧重基于历史政治的苦难情绪的抒写,前期的作品依然延续着文学规范下以革命政治斗争的方式解决现实中苦难的路子,后期作品如《呜咽的澜沧江》、《女巫》、《挚爱在人间》、《天堂在人间》等作品则逐渐转向揭示人类普世性的苦难处境,救赎方式也转向以弘扬人间大爱这一具有终极人文关怀的方式。   本文第三部分是正文第二章,该部分主要研究竹林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流变。竹林是“始终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的,但她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运用又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具体体现在前期作品典型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以及后期作品带有更多的现代主义风格。   本文第四部分是正文第三章,该部分主要探讨竹林小说中修辞性叙事技巧的运用。在叙事视角的选择上,竹林前期的作品主要采用的是全知视角,竹林后期的作品《女巫》虽然也采用了全知视角,但与前期的作品却有着明显的不同。竹林后期的《呜咽的澜沧江》和《挚爱在人间》主要采用的是内视角。在叙事距离的控制上,竹林充分整合了展示与讲述的长处。   本文第五部分是结语,该部分主要从竹林创作中体现出的终极现世关怀情结、现代小说手法中国化特点以及亲和性交流态度等方面总结其创作意义。
其他文献
分析某活塞头零件特点后,设计了温挤压和闭式模锻两套温成形工艺方案,基于Deform-3D有限元平台对两种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了两种工艺方案的成形载荷和温度场后,选择
期刊
期刊
Altium 有限公司推出专业 PCB 和电子系统级设计软件 Altium Designer 15。Altium Designer 15新增的引脚对能够:在端接元件上进行精确的长度和相位调整;在整条信号通路进行精
一、形态特征1.根。根状茎木质,粗厚或扭成块状,斜伸或横走,分枝或不分枝,具纤维状根,基部常有残叶。2.茎。丛生或单生,高5~50厘米,直立或略弯,绿色或稀紫色,具明显条纹。不
澳籍传教士马守真(Mathews,Robert Henrry)1938年编写的初级汉语精读教材《英华合璧》(《KUOYü PRIMER:Progress Studies in the Chinese NationalLanguage》,在汉字认读、
期刊
期刊
用有限元软件对某公司共轭延伸孔型系统轧制进行了模拟。在模拟分析之后得出了孔型系统易产生镰刀弯、轧出方坯对称性不好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孔型调整优化。对调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