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合肥市新农村建设点的公共卫生状况,掌握基础数据,为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公共卫生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合肥市行政范围内38个已建成入住的新农村建设点进行现场调查。调查时采取现场查看、询问、问卷调查、抽样化验等方法对建设点的基本卫生情况、卫生配套设施、住宅环境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38个新农村建设点有32个经过规划部门专业设计,群众的住宅满意率达94.18%;对189户居民的住宅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居民住宅的日照时数、住宅间距、室深系数、居室净高、人均面积的合格率分别为98.94%、96.29%、98.41%、97.35%、97.35%。在38个建设点中有23个是集中式供水,总供水户数为6915户,自来水普及率以村为单位为60.52%,以户为单位为81.60%;自来水厂12个使用地面水为水源,地下深井为水源的11个;12家自来水厂可以对水质进行完全处理,仅占52.17%,15个分散式供水的建设点均不能对水质进行消毒。入户调查的75户农户76.00%对水井进行了防护,24.00%的农户水源附近有有明显污染;现场采集水样114份,检测指标2280项,总合格项次达84.78%,自来水总合格率高于井水。建设点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为57.46吨,全部转运出村的占总量的47.37%:部分转运、部分填埋和焚烧的占总量的22.05%;不做处理的占总量的30.58%。生活污水总量为1195.51吨,建有较完善的排水管网系统并做到雨污分流的建设点只有34.21%。污水排放去向以建设点周围坑塘、河流为主,排入污水处理厂的仅占排放量8.52%,有3.04%的污水直接排入农田。在28个改厕建设点中,以使用完全下水道水冲式厕所的户数最多,占改厕总户数的79.13%,其他依次为三格池厕所、沼气池厕所和三瓮厕所,分别占改厕总户数的13.68%、5.59%和1.60%,其合格率以户为单位仅达到59.51%。结论合肥市新农村建设明显地改善了农户的饮用水、居住条件、公共环境和医疗就诊等基本卫生状况,但在新农村建设推广过程中仍需加强公共卫生配套设施、管理制度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