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文化缺省及其翻译策略研究——以《蛙》葛浩文译本为例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言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凭借着这种独具一格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不仅是莫言的荣耀,更是整个中国文学的荣耀。其作品《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于2009年问世,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蛙》中涵盖了中国文化特有的风土人情、宗教、伦理道德等文化现象。文中描述的很多东西中国人已经司空见惯,但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民却难以领会。如何翻译这大量的文化缺省是译者不得不面临的难题。但葛浩文的《蛙》英译本精准地道的译出了原作,基本上原汁原味的把莫言笔下的神奇世界展现在了国际读者面前,使他的作品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本文从关联理论视域来探讨《蛙》中文化缺省现象。关联理论学者把翻译看作一个明示——推理的交往过程,它涉及到了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方。译者一方面要全面分析并理解原作,充分利用自己认知中的各种信息知识,基于原文领会出隐含于原文信息里的假设与暗含信息,建立原文本和原作者假设的最佳关联与语境效果;另一方面,译者还需要根据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和认知环境,寻找出最符合原文的译语表达方式,把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形成有最佳关联语境的译文,在保证原文意思的前提下使译文读者易于理解。  本篇论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作为理论研究基础,对《蛙》的葛浩文译本中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进行初步分类与研究。文中,作者首先表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确立了文章的研究框架,并对关联理论和文化缺省进行了介绍;然后,介绍了基于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和翻译原则,为下文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接着,对《蛙》中的文化缺省现象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并针对这些文化缺省现象归纳分类了葛浩文译本中的几种翻译策略;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文章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对解决文化缺省翻译问题的展望与启示。
其他文献
大学英语四级(CET-4)是一项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是一项标准相关-常模参照性考试。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同年考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现今大学英语教师信念的现状,了解大学英语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的信念差异以及影响教师信念的因素,从而为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提供相关启示和
翻译理论让我们认识到翻译和性别之间的关系:正如同女性在某些特定的社会中被认为比男性低下一样,译者和他们的译作被认为是原作者和原文的附属品。通过指出翻译和女性分别被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对此也提出更高要求。为了符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的要求,英语教师有必要提升自己的
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作为教育最为基础且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受生产方式、地理环境、
《林海雪原》是曲波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创作出来的一篇关于一支解放军小分队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剿匪故事的长篇小说。该书195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62年沙博理(Sidney Shapi
卞之琳是作家,也是翻译家。卞之琳在文学翻译方面成就斐然,同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翻译副文本。卞之琳的翻译副文本数量比较多,适合进行研究。这些副文本内容能给文学翻译研究展开全新的一面。翻译副文本长时间被认为是一种翻译手段或者翻译策略,但是翻译副文本中包含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细节,属于研究译者和译本的一手资料。近来对翻译副文本的关注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卞之琳的翻译副文本研究仍是空白。卞之琳的翻译副文本研究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