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美家庭教育中的文化价值差异—基于小说《喜福会》母女冲突的分析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作为教育最为基础且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受生产方式、地理环境、时代背景、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每个国家的家庭教育都与众不同又独具特色。中美是世界上两个属于不同国家文化模型的典型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作为当今世界两大强国,中美家庭教育值得我们去研究。  文章以Strodtbeck和Kluckhohn的文化价值观理论以及Hofstede的国家文化模型为理论框架,以小说《喜福会》为研究语料,运用内容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从文化视角的以下五个方面: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活动取向、男女性气质、社会关系,对中美家庭教育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归类,进而探讨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中美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差别:第一,在教育理念上,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似乎总是关注孩子作为一个个体与整个家族的关系,且尤为注重孩子对课本知识的积累,而美国父母则更加强调孩子的独立性和社会实践能力。第二,在教育内容上,中国父母似乎更加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以及将来上哪个大学等,而美国父母则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三、在教育方法上,中国父母似乎总是扮演着监查督促的角色,教育方式以批评教育为主,与子女更多的是一种不平等的角色关系,而美国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则显得更加民主、豁达,以鼓励为主。第四,在教育目的上,中国父母大多指望子女成才,出人头地,且长大后能很好的赡养父母,而美国父母则希望把子女培养成能独立自主、融入社会的人。
其他文献
美国桂冠诗人娜塔莎·特蕾瑟威(1966一)是美国当代重要非裔女诗人之一,至今已发表五部作品。在其获得科尼姆诗歌奖的首部诗集《家庭工作》中,通过对黑人的工作与家庭生活的细
学位
Twenty-three Irish authors have won or been shortlisted for the Man Booker Prize for fictionwithin the last forty years.The majority of the novels are related t
作为省市级党校,要更好地发挥干部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就必须加强党校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设备和手段,努力提高党校教育整体水平,
《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优秀饮食文化纪录片,介绍了中国各地美食,展示出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文化元素。由于中西方文化与
随着全媒体时代到来,媒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广播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节目质量和管理水平、满足受众收听需求是根本之策。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主流媒体,西藏人
大学英语四级(CET-4)是一项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是一项标准相关-常模参照性考试。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同年考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现今大学英语教师信念的现状,了解大学英语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的信念差异以及影响教师信念的因素,从而为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提供相关启示和
翻译理论让我们认识到翻译和性别之间的关系:正如同女性在某些特定的社会中被认为比男性低下一样,译者和他们的译作被认为是原作者和原文的附属品。通过指出翻译和女性分别被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对此也提出更高要求。为了符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的要求,英语教师有必要提升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