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陈储、新储的黑胚小麦外部、内部和胚部的霉菌带菌种类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分离培养黑胚小麦主要致病菌链格孢霉和蠕孢霉,研究不同条件下两者产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的能力和培养物粗酶液的酶学性质。
结果表明:各地新储、陈储黑胚小麦外部霉菌带菌种类主要为链格孢霉、灰绿曲霉、青霉、镰刀菌等;各地新储、陈储黑胚小麦内部的霉菌带菌种类主要为烟曲霉、黑曲霉、毛霉等;各地新储黑胚小麦胚部带菌种类主要是链格孢霉和蠕孢霉,陈储黑胚小麦胚部的所带霉菌种类为烟曲霉、黑曲霉、毛霉和其他霉菌。
周口地区黑胚小麦样品所带链格孢霉产蛋白酶和淀粉酶能力较高,延津地区黑胚小麦样品所带蠕孢霉产蛋白酶和淀粉酶能力较高,各地的黑胚小麦样品所带致病菌均不产脂肪酶。
链格孢霉产淀粉酶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为105个/g,培养时间为110h,培养基含水量为80﹪,培养温度为30℃。从培养物提取的粗酶液的酶学性质为:最适温度为40℃和45℃,最适pH值7.0,Mg2+、Fe2+、Na+、Cu2+、Ca2+,对酶活力均有促进作用,其中Fe2+最为显著。粗酶液在4℃下保存,90d酶活力为原来的50﹪。
链格孢霉产蛋白酶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为106个/g,培养时间为110h,培养基含水量为80﹪,培养温度为30℃。粗酶液的酶学性质为: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pH值7.5,Mg2+、Fe2+、Na+、Ca2+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其中Fe2+最为显著,Cu2+轻微抑制酶活力。粗酶液在4℃下保存,90天后酶活力仍可保留为原来的80﹪以上。
蠕孢霉产淀粉酶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为106个/g,培养时间为86h,培养基含水量为80﹪,培养温度为30℃。粗酶液的酶学性质为: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7,Mg2+、Fe2+、Na+、Cu2+、Ca2+对酶活力均有促进作用,其中Fe2+最为显著。粗酶液在4℃下经过90天的保存酶活力只剩下原来的50﹪。蠕孢霉产蛋白酶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为105个/g,培养时间为120h,培养基含水量为70﹪,培养温度为28℃。粗酶液的酶学性质为:酶反应最适温度为40℃,超过40℃,酶活力迅速下降到0,最适pH值曲线呈驼峰状,两个峰点为6.6和7.7,Mg2+、Fe2+、Na+、Ca2+对酶活力均有促进作用,Cu2+对其有抑制作用,酶液在低温保藏时,粗酶液的酶活力减小比较迅速,90天后酶活力只剩下原来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