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细菌诱导脂味觉减退在内脏脂肪堆积和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作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mfw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人口腔细菌定植改变与脂味觉减退、内脏脂肪堆积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目的:探究人口腔细菌定植与脂味觉减退和内脏脂肪堆积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收集血标本进行生化指标检测。根据腰围(WC)定义腹型肥胖(A-Ob)组和非腹型肥胖(NC)组,代表过多和正常的内脏脂肪含量人群,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定义胰岛素抵抗(IR)组和胰岛素敏感(IS)组。通过3点选配法(3-AFC)检测脂味觉阈值,根据阈值4分位数定义高脂味觉敏感(HTS)和低脂味觉敏感(LTS)组。比较HTS和LTS组间内脏肥胖评价指标和HOMA-IR等指标差异。分析脂味觉阈值与WC、腰高比(WHt R)、腰臀比(WHR)、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HOMA-IR、体重、BMI(Body mass index)的相关性。收集口腔细菌进行16S r RNA测序分析,比较LTS和HTS组间细菌定植差异并利用随机森林分析鉴定LTS组中富集菌属。利用随机森林分析鉴定A-Ob组和IR组中富集的菌属。结果:与HTS组相比,LTS组有更高的体重、BMI、WC、WHt R、WHR、CVAI、HOMA-IR水平(P<0.05)。脂味觉阈值与WC、WHt R、WHR、CVAI、HOMA-IR、体重和BMI正相关(P<0.05)。HTS和LTS组口腔细菌组成存在显著差异(β多样性,P<0.05)。随机森林分析发现普氏菌属、消化球菌属、嗜血杆菌属等细菌在LTS组、A-Ob组和IR组中均富集。结论:人脂味觉减退与内脏脂肪堆积、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人口腔普氏菌属、嗜血杆菌属、消化球菌属细菌定植增加可能与脂味觉减退、内脏脂肪堆积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第二部分:追赶生长大鼠内脏脂肪堆积和胰岛素抵抗伴有口腔细菌定植改变、脂味觉敏感性和味蕾Hh增殖信号通路的变化目的:探究追赶生长大鼠内脏脂肪含量、胰岛素敏感性、口腔细菌定植、脂味觉敏感性、味蕾Hh增殖信号通路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追赶生长组(RN)。NC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8周,RN组大鼠给予体重匹配的NC组摄入量的60%饮食4周,再恢复正常饮食4周,记录体重和能量摄入量。采用脂溶液快舔试验检测脂味觉敏感性。采集口腔细菌进行16S r RNA测序分析,比较组间细菌组成差异并利用随机森林分析鉴定RN组的特征菌属。进行IPITT(Intraperitoneal insulin tolerance test),采集血样检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利用免疫荧光分析检测味蕾增殖水平。通过RT-PCR和免疫荧光分析检测味蕾Hh通路关键分子Shh和Gli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N组在限制饮食期能量摄入和体重较NC组低(P<0.05),恢复正常饮食4周后,RN组体重与NC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NC组相比,RN组内脏脂肪相对重量、HOMA-IR、IPITT曲线下面积显著增加(P<0.05)。NC组与RN组间口腔细菌组成存在显著差异(β多样性,P<0.05)。随机森林分析发现RN组的特征菌属包括普氏菌属、嗜血杆菌属、拟杆菌属等。与NC组相比,RN组脂味觉减退、轮廓乳头中味蕾数量减少、味蕾增殖水平减低、味蕾Shh和Gli1的m 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下降(P<0.05)。结论:追赶生长大鼠内脏脂肪堆积、胰岛素抵抗明显,伴有普氏菌属和嗜血杆菌属等细菌富集,及脂味觉减退、味蕾Hh增殖通路受损和味蕾数量减少。第三部分:口腔普氏菌在脂味觉减退、内脏脂肪堆积和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作用目的:探究口腔普氏菌和味蕾Hh通路在脂味觉减退、内脏脂肪堆积和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3组,NC组(对照组),Pi组(普氏菌定植)和PS(普氏菌定植+SAG(Hh通路激活剂))组,每日分别予以对照溶液、普氏菌液、普氏菌液+SAG溶液于大鼠舌背滴注共2周。大鼠予以高脂+普通饮食喂养以检测对高脂食物的喜好,记录体重及摄食量。通过两瓶偏好试验检测脂味觉敏感性,采集血样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等指标。通过免疫荧光分析检测Gli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NC组对低浓度脂溶液摄入量高于水溶液(P<0.05),NC组可感受低浓度脂溶液;Pi组对低浓度脂溶液的摄入量与水溶液相同(P>0.05),Pi组对低浓度脂溶液的感受能力减弱,即脂味觉减退。与Pi组相比,PS组恢复了对低浓度脂溶液感受能力(P<0.05),脂味觉敏感性改善。与NC组相比,Pi组高脂食物摄入量、体重、皮下和内脏脂肪相对重量、HOMA-IR和甘油三酯水平增加(P<0.05)。PS组体重、内脏脂肪相对重量和HOMA-IR水平较Pi组减低(P<0.05)。与NC组相比,Pi组味蕾Gli1蛋白表达水平减低,PS组味蕾Gli1蛋白表达水平较Pi组增加。结论:普氏菌定植可诱导大鼠脂味觉减退、内脏脂肪堆积、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和Hh通路失活;Hh通路激活可改善普氏菌定植诱导的脂味觉减退和代谢异常,提示普氏菌可能经味蕾Hh通路诱导脂味觉减退、内脏脂肪堆积和胰岛素抵抗发生。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食管癌淋巴结清扫的价值目的:目前尚无以中国标准分组的食管淋巴结清扫效果的报道。这项回顾性研究旨在按照中国专家共识的淋巴结分组,评估不同原发位置食管鳞癌的各区域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获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7年12月的食管鳞癌病人的病历资料,依据病理报告,按照食管癌淋巴结中国分组标准重新分组,计算每一组淋巴结的转移率、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治疗指数(Efficacy inde
学位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男性精液质量下降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导致男性生殖健康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酚类化合物是其中一类常见的环境污染物。毒理学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均发现暴露于高浓度的酚类化合物环境中,可造成实验动物睾酮水平下降、精子形成障碍和精子DNA损伤,以及可引起男性精子活力降低、精子总数下降和精子浓度降低等不良影响。精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尽管近年来HCC治疗手段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HC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很多国家中仍然在持续上升,这主要是由于对HCC潜在病理机制了解不够。小核仁RNA(small nucleolar RNAs,sno RNAs)是一类非编码RNA,主要功能是负责核糖体RNA的修饰和成熟。近年来
学位
目的:有研究表明IL-22可以上调肠道上皮岩藻糖基转移酶2(FUT2),增加肠道的岩藻糖基复合物的合成,但是岩藻糖能否促进肠道IL-22的表达仍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岩藻糖能否缓解小鼠慢性结肠炎、促进小鼠结肠IL-22的增加和改善肠道多部位的菌群紊乱,以及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把C57BL/6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CON)、岩藻糖干预组(FUC)、慢性结肠炎组(DSS)和慢性结肠炎加岩藻糖
学位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特发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属中医“痢疾”范畴。因其反复发作和难治的特性,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肠粘膜屏障受损是其病理特征之一。小檗碱是从治疗“痢疾”方剂中的高频药物黄连中提取的一种异喹啉生物碱,具有抗菌、调节代谢、抗肿瘤、抗心律失常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多项研究表明小檗碱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然而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明确,本研究拟探讨小
学位
第一部分超声心动图评估不同Hb A1c水平T2DM患者右室功能研究【目的】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 A1c)水平升高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既往研究表明T2DM患者可出现右室(Right ventricular,RV)功能受损,但Hb A1c水平升高的T2DM
学位
目的:探索大承气汤(dachengqi decoction,DCQD)调节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表达保护脓毒症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机制,以期为DCQD治疗脓毒症ALI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动物实验中,使用盲肠结扎穿刺方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建立脓毒症ALI小鼠模型,并使用DCQD
学位
肺癌是我国和世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起病隐匿和病情进展迅速常使肺癌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通过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预防对提高肺癌的生存率尤为重要。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作为致癌性最高的多环芳烃类(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有机物,可以诱导DNA损伤和基因组改变。B[a]P进入机体后,在
学位
目的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目前不能被完全治愈。乌头汤是治疗RA的经典方剂,具有抗炎镇痛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内外模型,探讨乌头汤是否通过沉默信息调节蛋白(SIRT1)去乙酰化调控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改善RA炎症。方法1.ELISA法检测RA患者与健康人血浆中HMGB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PBMC中HMGB1、SIRT1和PGC-1αm RN
学位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国建筑行业逐步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实现建筑功能服务与系统管理一体化。但目前我国多数智慧楼宇综合服务系统存在着信息难统一、共享困难等问题。基于此,借助BIM技术,提出一种智慧楼宇综合服务系统设计,希望能够为智慧楼宇建设提供帮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