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翻译实践报告是基于英国历史学家塞缪尔·罗森·加德纳Samuel R.Gardiner的专著History of the Great Civil War:1642-1649第一卷中的第一章和第四章的汉译。History of the Great Civil War:1642-1649是一本具有权威性的军事历史书籍,主要介绍了改变英格兰历史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清教徒革命。国内有关英国在这一时间段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翻译实践报告是基于英国历史学家塞缪尔·罗森·加德纳Samuel R.Gardiner的专著History of the Great Civil War:1642-1649第一卷中的第一章和第四章的汉译。History of the Great Civil War:1642-1649是一本具有权威性的军事历史书籍,主要介绍了改变英格兰历史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清教徒革命。国内有关英国在这一时间段的历史文献非常匮乏,所以此专著的翻译有利于国内读者了解英国在该历史时期的详细史料。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本翻译项目涉及大量专有词汇、人名以及丰富的历史知识背景。由于笔者欠缺理解原文所需要的历史背景知识、语言表达功底薄弱且供査证参考的权威资料并不多,所以初译文很难准确表达原文传递的具体意义,会给译文读者造成阅读上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改善译文质量,笔者在改译时以阿皮亚提出的深度翻译理论为指导,重新校对了译文初稿。深度翻译理论具有阐释性和工具性,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本置于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和语言语境之中,这为笔者解决此次翻译任务中遇到的难点提供了思路。笔者在此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源文本中的专有词汇、人名、模糊词汇以及长难句等的初译,在改译中采用增译和添加注释的方式,显化文内被文字遮蔽的隐含意义,使最终译文将源语言文本中所隐含丰富的语言和文化信息再现了出来,增加了译文流畅性和可读性。深度翻译理论为笔者在校改译文的过程中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报告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做出了分类与总结,验证了深度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价值。
其他文献
本翻译实践报告是基于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Linguistics(《劳特利奇翻译研究与语言学手册》)一书(以下简称《手册》)前三章的翻译实践完成的。该书由劳特利奇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主要探讨了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的关系,以学术论文集的形式按不同主题分别介绍语言的性质以及运用关联理论、符号学、文体风格等理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所选材料为山西作家蒋韵的中篇小说《想象一个歌手》。蒋韵的作品擅于融合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同时又不失现代主义对自由的追求,这种创作风格源自她对晋豫陕等地的地域文化的充分理解,以及对西方现代小说技巧的融合运用。蒋韵的小说多以晋豫陕等地的某一地区为背景,小说内容涵盖当地的民风民俗、文化特色等,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颇具研究价值。笔者所选取的《想象一个歌手》一文主要以吕梁地区的“伞头秧歌”这一民
据笔者的翻译实践经验,与非文学文本相比,翻译文学文本的难度更大,对译者的语言技能和文学素养要求更高。翻译文学文本并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进行分析,兼具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学术意义。本实践报告以安·纳波利塔诺(Ann Napolitano)所著的《亲爱的爱德华》为翻译材料,以小说中出现的侧面描写为研究对象。笔者在检索相关文献后发现,多数学者关注的是人物正面描写的翻译策略,侧面描写几乎没有学者提及,即使提
本报告的翻译项目为《安全经济节能汽车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节选)英译汉。原文主要内容为美国拟定新能源汽车标准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对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所做的预测分析。原文语篇属信息型文本,涉及科技文体和公文文体,内容专业、行文规范、逻辑性强。在翻译准备阶段,译者阅读了大量平行文本,了解信息型文本特点,丰富相关知识储备,同时复习了逻辑学知识,强化对原文语句和语篇的逻辑分析能力。本译文不仅面向环境专业工
中国文学批评史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千年传承的集大成,是中国优秀文化、华夏气质、艺术精神的高度浓缩。作为独树一帜的优秀文化,在与世界的文论交流中却处于“失声”的状态。对外汉语教师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星星之火,肩负着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责任,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中国文学理论的传播不仅能够提升汉语国际教育者的文化素养,又能够带动学生学习中国文学、文化的兴趣及深度,从而转变汉语教师从简单的文字教学到系统的
文学评论作品聚焦于对作家、作品以及其他文学现象的评价,通过评论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得与失、总结文学作品的过人和不足之处、发掘并思考有趣的文学现象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从而促进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播与发展。然而,放眼国内外学界,关于文学评论作品的研究并不多,对其翻译的研究更是寥寥可数。本文研究的是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阿尔加侬·查尔斯·斯温伯恩(Swinburne Algernon Cha
本翻译实践报告的研究对象为文学评论著作The Age of Shakespeare(《莎士比亚的时代》,该作品主要是对莎士比亚时期的九位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批评。由于其独特的内容和较强的论述性,原文本中不仅频繁涉及不同作家及其作品内容的对比分析,还存在着大量结构复杂的长难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译者造成了语篇理解上的困难,进而对其翻译形成了挑战。语篇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通过一定的承接手段合乎逻辑地组织起
跨文化交际发生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全球化的发展使跨文化交际得到普遍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跨文化交际现象。本文以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为指导,旨在探究该理论在学术类文本中的应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在系统语言学的框架中通过语言层次和范畴的转换机制进行翻译研究,阐明了翻译对等概念,得出了相对较完善的翻译理论。本论文选取Everett M.Rogers与Thomas M.Steinfa
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交融,中西方语言学文献的互相引进,语言学术语的翻译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语言学术语专业性强,部分术语晦涩难懂,故其翻译难度大。能否正确处理语言学术语的翻译,关系到语言学类著作整篇翻译的成败,进而影响着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然而,当前国内针对汉语语言学术语的研究并不热门,该领域的研究空间较大。术语学则是专门研究术语的学科,从术语学的理论视角出发,研究汉语语言学术语的英译,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健康工作进入全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劳动者健康为中心",以落实"健康中国行动"为主线,聚焦职业健康工作治理能力提升与高质量发展,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站在"两个百年"目标交汇的新的历史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