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材料表界面的太赫兹波调制与发射特性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ojochen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先进材料的太赫兹表界面物理,对实现太赫兹波传播和产生过程的有效操控,以及太赫兹功能器件的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意义。碳纳米材料是具有优异物理性质的先进材料,表现出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邻近效应(proximity effect)等新奇的表界面效应,在表界面物理学、太赫兹科学、新型光电器件的研究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文将典型的碳纳米材料石墨烯和纳米金刚石(nanodiamond)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太赫兹时域光谱和太赫兹发射光谱研究其表界面的太赫兹波调制和发射特性,为太赫兹功能器件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总结如下:(1)从太赫兹波的传播和产生的角度,综述了以石墨烯、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拓扑绝缘体、磁性材料等先进材料的太赫兹表界面物理。这对于深入理解先进材料表界面的太赫兹波调制和发射特性、实现高性能太赫兹器件以及发展高频通讯具有重要意义。(2)太赫兹光谱系统与太赫兹表界面物理基础。从飞秒激光系统,太赫兹波的产生、传播与探测原理,实验数据的采集等方面总结了自主搭建的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和太赫兹发射光谱系统。从太赫兹波的透射和反射,表界面的能带结构和电荷转移总结了太赫兹表界面物理的基础理论。这部分内容是开展后续工作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有助于深入理解石墨烯和纳米金刚石表界面的太赫兹波调制与发射特性。(3)光注入石墨烯/硅范德瓦尔斯界面太赫兹波的调制特性研究。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研究了532 nm连续激光激励下单层石墨烯/硅范德瓦尔斯界面太赫兹波的调制特性。在外加连续激光的泵浦下,透射的主太赫兹脉冲的调制深度高达92.7%,内部反射的次太赫兹脉冲得到了有效抑制。在石墨烯太赫兹电导率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石墨烯与非光注入硅之间结层损耗的影响,建立了石墨烯/结层/硅三层物理模型,深入解释了光注入石墨烯/硅界面的阻抗匹配效应。这项工作基于单层石墨烯/硅界面有效实现了主动型太赫兹波阻抗匹配,为未来提高光谱分辨率和太赫兹波段反雷达技术的发展提供新途径。(4)光注入石墨烯/硅范德瓦尔斯界面太赫兹波的发射特性研究。利用太赫兹发射光谱,研究了532 nm连续激光激励下石墨烯/硅范德瓦尔斯界面太赫兹波的发射特性。在飞秒激光激励下,石墨烯/硅界面的内建电场可驱动载流子运动从而向外辐射太赫兹波。在外加连续激光的泵浦下,石墨烯/硅界面引起光生载流子分离,屏蔽界面内建电场,从而衰减了太赫兹辐射振幅,实现了对太赫兹波产生过程的调控。在施加反向偏置电压时,40 m W连续激光注入在石墨烯/硅界面上实现了40%的内部太赫兹波调制深度。这项工作为主动调控范德瓦尔斯异质结的太赫兹波产生过程提供了新方法,还为分析光注入范德瓦尔斯界面的物理过程提供了新思路。(5)线偏振光激发下纳米金刚石表面太赫兹波的发射特性研究。利用太赫兹发射光谱,发现了800 nm线偏振飞秒激光激发下,纳米金刚石薄膜能够产生电场强度~4676 V/m的太赫兹脉冲。通过研究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太赫兹辐射振幅与样品方位角、激发光功率密度以及激发光波矢之间的依赖关系,推断其产生太赫兹波的主导机理为光牵引效应。通过中红外泵浦-探测光谱,表征了纳米金刚石薄膜表面高载流子浓度和较高载流子迁移率的物理性质,并确定了纳米金刚石薄膜产生太赫兹波的微观机理为:入射光子将动量转移给晶界处sp~2碳拥有的自由载流子,并沿着入射光传输方向“牵引”自由载流子运动,形成瞬态光电流从而辐射太赫兹波。根据太赫兹辐射振幅关于激发光偏振角和入射角的依赖关系进一步验证了纳米金刚石辐射太赫兹波的机理为光牵引效应。这项工作弥补了纳米金刚石在太赫兹发射领域的研究空白,为进一步发展基于纳米金刚石表界面的太赫兹物理开辟道路。(6)椭圆偏振光激发下纳米金刚石表面太赫兹波的发射特性研究。利用太赫兹发射光谱,研究了800 nm椭圆偏振飞秒激光激发下,纳米金刚石薄膜表面的太赫兹波辐射特性以及产生太赫兹波的主导机制为圆偏振光牵引效应。基于水平和竖直偏振的太赫兹分量重构出太赫兹瞬时偏振椭圆,发现不同偏振态激光激发下,纳米金刚石薄膜可产生稳定的左旋椭圆偏振太赫兹波。这项工作不仅为研究纳米金刚石表面光螺旋度依赖的瞬态光电流响应做出了初步的探索,还为发展基于纳米金刚石的太赫兹偏振器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节肢动物作为动物界最大的门类,具有庞大的个体数量、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灵活的生态适应策略以及广泛的地域分布。自寒武纪首次出现以来,节肢动物就持续繁盛至今。它们的起源和演化一直备受古生物研究者关注。卵形川滇虾发现于扬子板块西缘陕、川、滇一带寒武系第二统第三阶,是寒武纪澄江生物群中常见的节肢动物。化石标本数量多、保存好,但一直没有开展全面系统的专项研究。本文以澄江生物群中1459枚卵形川滇虾(Chuan
学位
纵观创新扩散的历史可发现,创新扩散受阻的根源在于创新中多多少少包含的不确定性,以及不确定性在传播中被放大或者被减小所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加剧了这一现象,使得创新扩散过程变得更为复杂,也使得传统的创新扩散理论经受多方面考验。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可能放大或者减小创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个体及社会团体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引发了创新所内含的风险被广泛传播与再传播,最终反映在创新的采纳决策中。因
学位
关于指数和的研究在不同的数论问题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Gauss和的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包括经典Gauss和的计算问题,Gauss和的高次均值,Gauss和与二项指数和的混合均值以及Gauss和倒数的高次均值的计算问题.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关于二阶线性递推序列的算术性质.具体地,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解决了一类具有对称形式的经典Gauss和的计算问题.通过利用Gaus
学位
青藏高原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其形成与演化是高原内部诸多块体显生宙以来不同时期与欧亚大陆南缘发生碰撞-拼合的结果,该过程同时也涉及多个古大洋(例如:原特斯洋、古特提斯洋与新特提斯洋)的打开与消亡。泥盆纪-石炭纪作为原-古特提斯洋转换以及古特提斯洋演化的关键阶段,受到地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柴达木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夹持于原-古特提斯洋缝合带之间,是研究上述科学问题的理想地区。但是,目前柴达木地块
学位
高功率脉冲簇激光在工业加工、生物医疗、激光探测、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近年来成为激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微波光子学的兴起,新型光导微波技术利用高功率可调谐脉冲簇激光作为光源,入射到线性光导半导体器件中可产生可调谐的高功率微波。这是一项颠覆传统高功率微波产生模式的新机制,具有功率体积比小、产生的高功率微波参数灵活可调、全固态有利于模块化和突破单管功率限制的显著优势。高功率可调谐脉冲簇激光作
学位
扬州郑氏家族是明清之际的盐商家族,该家族造园持续一百多年,所造影园和休园在同时期的扬州园林中颇具代表性。郑氏园林也是重要的文学书写对象和文化活动发生的场所,一方面郑氏园主致力于园林的文学书写,另一方面,郑氏园林文化活动频繁,诸多文人雅士在此雅集,留下了不少有关郑氏园林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本文以郑氏园林相关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园林文化活动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时间维度:结合郑氏园林
学位
化疗在癌症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造成正常细胞和组织损伤。通过构建癌细胞靶向的药物传输系统(DDS),可以实现对癌细胞的“精准”杀伤,从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因药物负载能力和适应性强、易表面修饰等特点而成为近年来药物载体的研究热点。但报道表明,基于MSN的DDS依然存在生物安全性、血液长循环性、特异靶向性不足或不能兼顾等问题。本文在负载阿
学位
本文的第一个研究对象是著名的位数码和函数,它在有限自动机理论,动力系统,调和分析与数论等领域被广泛研究.在Mauduit和Rivat关于Gel-fond问题(该问题涉及位数码和函数的算术性质)的工作中,离散傅里叶变换被证明是一个有价值的工具.我们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多项式在任意整数进制下的前k个位数码和函数(即截断的位数码和函数),从而消除了Drmota,Mauduit与Rivat结果的一个限制条件.
学位
多金属氧酸盐(POMs),简称多酸,具有丰富的组成和结构,一些多酸呈现出超强的酸性和优异的氧化还原活性,因此在酸催化、氧化还原催化和光催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大多数多酸极易溶于极性溶剂,导致多酸的回收和重复利用困难。将多酸牢固负载在活性载体上制备成复合催化剂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多酸与载体间的协同效应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本文将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的Keggin型磷钨
学位
祁连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北缘,记录了特提斯域北缘早古生代以来详细的构造演化历史。展布于阿拉善陆块(北部)与中祁连地块(南部)之间的北祁连通常被认为是早古生代北祁连洋洋壳俯冲消减过程中形成的俯冲-增生杂岩带。然而,目前对于北祁连俯冲增生的时空演化过程还存在争议,比如北祁连洋的俯冲极性、陆缘增生机制以及洋盆最终闭合时限。增生杂岩记录了板块俯冲过程中关键构造演化信息,因而对其结构组成的厘定以及岩石单元构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