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HMGB1表达的影响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n10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HMGB1的变化规律;观察姜黄素减轻脑缺血再灌注(IR)后损伤是否与抑制HMGB1有关。 方法: 雄性SD大鼠252只,随机分成六组:空白对照组(BC组)、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姜黄素预处理组(preCur组)、姜黄素后处理组(postCur组)及溶剂对照组(SC组)。BC组不做任何处理;SH组仅烧灼双侧椎动脉,游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阻断;其余四组在烧灼双侧椎动脉、游离双侧颈总动脉后24h,阻断双侧颈总动脉15min,造成四动脉阻塞全脑缺血模型。IR组、pfeCur组、SC组大鼠分别在缺血前1h腹腔注射等剂量姜黄素(200mg/kg)或等容积溶媒,postCur组在再灌注后30min腹腔注射等剂量姜黄素;除BC组外,其余五组大鼠分别在再灌注后1d、3d、Sd、7d处死;上述五组再分为两个亚组(各时间点n=12):①多聚甲醛灌注固定脑组织后,通过HE染色观察海马细胞形态改变、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与结构变化、免疫组化观察海马HMGB1的表达;②各时间点(n=6)大鼠心脏取血,低温匀浆,离心后取上清,存于-70℃;将大鼠急性断头处死,迅速冰上分别提取皮层、海马、纹状体组织,液氮低温冰冻保存。裂解组织和血清,提取目的蛋白,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HMGB1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 1.形态学变化: A.HE染色:BC组及SH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边界清楚,细胞核染色浅,核仁清晰;IR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稀疏,胞质嗜伊红染,核固缩深染。再灌注1d、3d、Sd、7d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渐减少。preCur组和postCur组锥体细胞轮廓尚清,核形态规则。 B.尼氏染色:BC及SH组各时间点海马各区锥体细胞排列整齐形态规整,呈椎形,胞浆均匀,呈淡蓝色,细胞核淡染核仁深染,尼氏小体呈深蓝色斑块或颗粒状,散在分布于核周。再灌注1d起,IR组和SC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胞膜皱缩,胞浆染色变浅,尼氏小体模糊、消散。IR各组神经细胞损伤程度以preCur组最轻,其次为postCur组,IR组和SC组损伤最重。 2.HMGB1表达的变化: A.免疫组化:再灌注后1d缺血各组海马CA1区HMGB1的表达均下降,后升高于再灌注3d达峰,并持续高表达至再灌注7d。再灌注1d缺血各组HMGB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BC组及SH组(P<0.05),但两Cur组HMGB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R组及SC组(P<0.05),且preCur组表达水平高于postCur组(P<0.05)。再灌注3d、5d、7d,IR组HMGB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C组及SH组(P<0.05),两Cur组HMGB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IR组及SC组(P<0.05),且preCur组表达水平低于postCur组(P<0.05)。SC组与I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B.免疫蛋白印迹: B1.海马:缺血各组HMGB1蛋白表达规律、结果同免疫组化结果一致。两Cur组再灌注1d HMGB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R组及SC组(P<0.05),且preCur组表达水平高于postCur组(P<0.05);再灌注3d、5d、7d HMGB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IR组及SC组(P<0.05),且preCur组表达水平低于postCur组(P<0.05)。SC组与I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B2.皮层、纹状体:皮层、纹状体各组HMGB1蛋白的表达规律与海马相似,各点HMGB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海马,皮层组织表达水平高于纹状体。Cur组对HMGB1表达的影响与海马组织相似。 B3.血清:BC组大鼠仅有微量HMGB1蛋白表达。缺血各组HMGB1蛋白表达规律相似。再灌注1d HMGB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C组,并持续高表达至再灌注7d,各组内HMGB1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Cur组再灌注各点HMGB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IR组和SC组(P<0.05),且preCur组表达水平低于postCur组(P<0.05)。SC组与I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SD大鼠全脑IR后1d血清HMGB1表达显著升高,且持续高表达至再灌注7d。 (2) SD大鼠全脑IR后1d海马、皮层、纹状体HMGB1表达明显减少,后升高至再灌注3d达峰,并持续高表达至再灌注7d。 (3)姜黄素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HMGB1的合成与释放有关。 (4)姜黄素后处理组也具有脑保护作用,但效应弱于预处理组。
其他文献
一、教材依据  《奇妙的对联》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一中“梳理探究”模块的第二节。  二、设计思路  (一)教材内容分析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对联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且这一课以探究活动的模式展开,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让学生喜爱此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
微课在现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增添了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手段,提升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当前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依
目的: 研究苦瓜蛋白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 H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及对细胞内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以探讨苦瓜蛋白体外抗子宫内膜癌作用机制和应用价值,以期为子宫内膜癌
本文提出了结构健康监测中一种新颖的方法用于时变系统的损伤识别,选取FS-TARMA(函数基时变自回归移动平均)时间序列模型应用于一种随机振动信号中,这种振动信号在时变系统中
设计意图:《纲要》指出,孩子们的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教师应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和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们在玩玩具的时候,和以前不太一样,他们最近总喜欢拿着大小或颜色不同的雪花片排队,有时还会有一定的规律。而且,中班幼儿对规律排序处于探索的状态,而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规律的排列现象,为了让孩子寻找、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设计了此活动,通过装饰窗帘这一游戏化的主题情境,引导幼儿
目的:1.比较3D-TOF和3D-CISS两种序列对三叉神经和邻近血管以及二者空间关系的显示和判断能力,以期采用更合理的方法对三叉神经进行形态学评估;2.应用3D-TOF和3D-CISS两种序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调节内皮细胞表达凝血-抗凝分子TM, EPCR的作用。 方法: 成年健康大鼠20只分成2组:实验对照组(假休克组)和实验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每组
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是一种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表面耐磨性和抗蚀性的新的金属表面强化改性技术 ,在国内外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QPQ salt bath composite treatment t
第一部分 多排螺旋CT心电门控技术对急性肺栓塞的影像诊断价值 目的: 对比分析采用心电门控技术CT肺动脉造影(ECG-MDCTPA)及常规CT肺动脉造影(MDCTPA)两种成像方法对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唤醒主体意识,落实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