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漂亮的窗帘》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纲要》指出,孩子们的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教师应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和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们在玩玩具的时候,和以前不太一样,他们最近总喜欢拿着大小或颜色不同的雪花片排队,有时还会有一定的规律。而且,中班幼儿对规律排序处于探索的状态,而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规律的排列现象,为了让孩子寻找、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设计了此活动,通过装饰窗帘这一游戏化的主题情境,引导幼儿将有规律排序的经验加以整理和提升,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力求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让幼儿感受规律的美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流程:观赏发现——操作探索——交流提升——迁移应用
  活动目标:
  1. 尝试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感受序列的规律美;2. 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 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项链的样板若干;一个大窗帘、各种装饰图片、几何图形等不同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观赏情景,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春天来了,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吧。”发现了项链,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项链。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察并发现项链上图案的排列规律。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规律。——我发现这条项链是按照一个大一个小的规律排列的;——我发现这条项链是按照两个紫红色一个粉红色的花来排列的;——我发现这条项链是按照……
  3、请幼儿向一想还可以怎样来排列?
  4、幼儿自己操作:(1)介绍材料。引导语:现在,小朋友就要自己来进行排序的练习了,老师已经准备了一些不同的图案,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排序;(2)提出要求:a.想要按什么顺序来装饰;b.装饰完,请跟组里的同伴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装饰。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懂得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来装饰材料。
  5、交流分享。(1)引导幼儿互相说一说是怎么进行装饰的;(2)教师进行归纳小结。
  6、引导幼儿发现新的排序方式。
  师:“小熊听说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排序特别棒,所以想请你们去帮助它编一个漂亮的窗帘,你们愿意吗?”(1)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引导按规律接着往下排序;(2)展示按规律排序的作品,引导幼儿感知排序的规律,尽量想出跟别人不同的排序方法;(3)交流分享: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互相介绍自己的排序方法。
  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的排序作品,教师予以小结。活动反思:《纲要》指出,孩子们的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教师应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和发现。中班幼儿对规律排序处于探索的状态,而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规律的排列现象,为了让孩子寻找、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设计了此活动,通过装饰饰品这一游戏化的主题情境,引导幼儿将有规律排序的经验加以整理和提升,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力求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让幼儿感受规律的美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本次活动环节流程较流畅,活动设计符合幼儿的实际生活情况,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较高,活动效果良好,以下是我对本次活动开展的几点反思:
  一、好的方面
  (一)本次活动的重点把握较好,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教师在活动中主要通过不同环节的设计来突显活动重点。幼儿能较好地掌握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装饰的知识点。各个环节都能围绕着目标的重点进行开展,如从开始的观赏情境,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并很好地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秘密,初步感知序列的规律美。接着是尝试按一定的顺序装饰,进行第一次操作,给予幼儿充分操作探索的空间。
  (二)在活动的安排上,能较好的注重情境性和操作性
  1、活动中围绕着参加舞会这一情境开展。其中有三个亮点,第一,以观赏舞台引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第二,在交流提升环节教师以王子的身份进行讲解以及引导,再次激发幼儿探索规律美的积极性,让以往较单一的数学活动富于乐趣;第三,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用“举行舞会”的形式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2、活动中操作性较强,所设计的操作环节层层递进,易于幼儿经验的提升。从第一次的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尝试装饰,通过交流提升,引导幼儿在获得新经验后进行迁移应用。整个活动是在充满情趣、快乐的舞台情境中学习的,通过探索、操作、交流提升,从而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升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根据《纲要》精神,活动注重以幼儿学习在前,教师指导在后的形式
  先让幼儿进行尝试性操作,教师再进行讲解小结给予正确的引导,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特点。
  三、操作材料具有多样化和生活化的特点
  活动中教师提供了5组不同的操作材料,材料的选择、舞台的场景都是生活中真实的、幼儿熟悉的,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材料的使用上可以进行循环的操作,也能很好地运用到区域的操作中,如项链、腰带、皇冠等都是可以在益智区操作完后再投放到音乐表演区,让幼儿带着它们尽情地进行表演等。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长期配戴RGP是否引起角膜生物力学与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探索长期配戴RGP引起角膜生物力学与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资料与方法: 实验组选择长期
目的: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是造成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在临床中,我们
教材依据:“生活中的平移”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第一节内容。设计思路、设计理念:这一节内容需要一课时讲授,首先出示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学习新课。让学生分析屏幕上几种运动现象他们之间有哪些共同特征?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熟悉的几个事例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生活中的平移”,由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得出平移的定义、特征和性质,利用两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观察1例肾脏血管周细胞瘤的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孩,2岁6个月,因发现茶色尿及全程血尿,CT及B超检查示
无线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模式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已成为国际技术竞争的焦点和制高点之一,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全。为了使广大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
目的: 研究单纯环境因素建立的小鼠干眼模型T细胞表面标志物CD4+在结膜、睑板腺的表达及炎症激活标志物MHC-Ⅱ分子在角膜上皮的表达。 方法: 将64只4-6周龄的雌性balb
一、教材依据  《奇妙的对联》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一中“梳理探究”模块的第二节。  二、设计思路  (一)教材内容分析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对联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且这一课以探究活动的模式展开,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让学生喜爱此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
微课在现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增添了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手段,提升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当前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依
目的: 研究苦瓜蛋白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 H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及对细胞内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以探讨苦瓜蛋白体外抗子宫内膜癌作用机制和应用价值,以期为子宫内膜癌
本文提出了结构健康监测中一种新颖的方法用于时变系统的损伤识别,选取FS-TARMA(函数基时变自回归移动平均)时间序列模型应用于一种随机振动信号中,这种振动信号在时变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