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羟基吡啶酮类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抑制剂的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203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产生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而生物膜的形成是细菌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生物膜的形成主要受细菌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QS)的调控。本论文设计新型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来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为克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新的思路。铜绿假单胞菌由3个主要的群体感应系统组成:las,rhl,pqs系统。其中,pqs系统以2-庚基-3-羟基-4-喹诺酮(PQS)为信号分子,可以通过作用于QS通路与铁摄取通路来影响生物膜的形成。基于文献调研结果,我们课题组以铁螯合剂去铁酮的羟基吡啶酮为母环,替代PQS分子中喹啉环,并对其C-2位进行修饰,得到具有优良抑制生物膜形成的群体感应抑制剂YB-10d(课题组已经合成),并发现结构中疏水烷基碳链对活性起到重要作用。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本论文继续对羟基吡啶酮N-1位,C-2位,C-6位进行修饰,以期得到抗生物膜活性更优的特异性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抑制剂,并总结构效关系。方法:本论文以工业上廉价易得的曲酸作为原料,通过还原、羟醛缩合、苄基保护、光延反应、肼解、亲核反应、氢气还原等反应设计并合成了5个系列衍生物,分别设计并合成系列I:将C-2位酰胺键连接基团替换为氨基,探讨连接基团对化合物生物膜抑制活性的影响。系列П:保持N-1位甲基不变,将疏水烷基碳链,芳香环引入到C-6位,初步探讨C-6位取代对活性的影响;系列III:将N-1位甲基替换为吸电子羟基,并对C-6位进一步衍生化,全面探讨C-6位对生物膜抑制活性的影响;系列IV:将疏水烷基碳链转移到N-1位,探讨N-1位取代对衍生物活性的影响;系列V:将N-1位取代衍生物的酰胺键连接基团替换为磺酰胺键,氨基,进一步探讨连接基团对该系列衍生物活性的影响。对以上系列衍生物进行生物膜抑制剂的筛选和抗生物膜机制探究。结果:本课题一共合成了羟基吡啶酮衍生物54个,所有化合物均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结构确证。根据生物膜抑制实验结果,总结化合物构效关系如下:1.C-6号位取代衍生物生物膜IC50>100μM,C-6号位为无效修饰位点;2.氨基或磺酰胺键作为连接基团替换酰胺,生物膜抑制活性未有显著提升,酰胺为最优连接基团;3.酰胺键作为连接基团,N-1位引入疏水烷基碳链,可以提高部分衍生物活性;4.N-1位引入疏水烷基碳链可以提高衍生物活性,N-1位烷基碳链为3-4碳取代时活性最优,增加碳链基团的长度不利于活性提升;5.酰胺键作为连接基团,芬香基团苯环的对位取代为供电子基时有助于活性提升,对位取代为最优活性修饰位点;通过系列活性筛选得到N-1位丁基取代,酰胺键作为连接基团,C-2号位对甲氧基苯环取代的抗生物膜活性最优化合物25p(IC50=4.53±0.08μM)。进一步通过系列机制验证,25p主要特异性的作用于PQS通路来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和生物膜形成。结论:本论文通过羟基吡啶酮N-1号位,C-2号位,C-6号位结构修饰,得到一系列羟基吡啶酮衍生物,通过初步活性筛选发现生物膜抑制活性更优且具有开发潜力的生物膜抑制剂25p。进一步对系列衍生物进行全面构效关系总结,发现N-1位引入疏水性烷基碳链,对活性有显著提升,N-1号位作为修饰位点具备较大的潜力。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化合物25p可能特异性的作用于调控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PQS通路中的Pqs A启动子,抑制PQS信号分子的形成和毒力因子的分泌。此类PQS通路特异性生物膜抑制剂的发现,为研发新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抑制剂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价值。
其他文献
活化的Cdc42相关激酶1(Activated Cdc42-associated kinase1,ACK1),也称为TNK2,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NRTK)。ACK1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穿梭,以快速将细胞外信号从受体酪氨酸激酶(RTK)传递到细胞内效应子。研究发现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如:肺癌、前列腺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都观察到ACK1基因扩增和突变。异常激活的ACK1不仅可以通过
学位
本论文对药用植物八角茴香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综合运用多种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共分离得到了28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3个。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为木兰科(Magnoliaceae)八角属的植物,别名有大茴香、大料、五香八角、八角大茴、八角等。八角生长环境温暖,在较为潮湿、土壤疏松的山地栽培的品种较多,主要分布于福建、云南、台湾、广西、贵州、广东等地。八角果实具有散寒、
激光直写技术是一种基于双光子聚合效应实现真三维、无掩膜和非接触式的增材加工技术,双光子聚合是在超快激光作用下,材料发生双光子吸收从而诱导产生光化学反应发生聚合,双光子吸收是一种三阶非线性效应,其发生范围被限制在λ~3的空间区域内,使得双光子聚合仅发生在激光焦点处,分辨率可突破瑞利判据决定的光学衍射极限,达到百纳米级别。为了赋予加工结构一定功能化特性,如导电性、磁性、高机械强度、高折射率等,会在光刻
免疫反应在生物材料介导的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免疫调节性能的生物材料可获得有益的组织再生功效。巨噬细胞响应于生物材料性能对组织修复过程产生持续的影响,其中力学性能对引导这个响应起到关键作用。为了系统探究基质力学刺激对免疫细胞的行为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仿生设计原则,模拟体内细胞所处的力学微环境,设计、构建一系列弹性模量可调的羟丙基纤维素酯液晶材料作为细胞基底模型,理解液晶软物质基底的力
丙烯醛(Acrolein,Acr)是具有高反应活性的α,β-不饱和醛,广泛存在于环境、食品加工过程和生物体中。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氨基酸可以与含有羰基的化合物发生反应降低了二羰基化合物的毒性。同时许多研究发现,理论上休闲食品薯片油炸过程中产生的丙烯醛含量比实际油炸薯片中检测到的丙烯醛含量高2到3个数量级,在此过程中氨基酸的含量也大大降低了。我们推测两者在加工过程中能反应生成其他物质降低了丙烯醛的含
乳腺癌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成为亟待攻克的世界性难题。目前的应对策略主要是早期手术切除,中晚期靠药物化疗,但传统的药物治疗缺乏肿瘤靶向性,对健康组织和器官的毒副作用大。近年发展的阻断肿瘤营养供应以饿死肿瘤的饥饿治疗策略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本论文基于饥饿治疗协同化疗的思路,构建一种具有可主动靶向癌细胞、p H/透明质酸酶(Hyals)双重响应释药、葡萄糖消耗、促肿瘤凝血等功能的载药纳米粒子,
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紊乱已成为全球性的大流行病。我们前期发现亚麻籽胶通过促进脂质代谢、诱导饱腹感和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具有抗肥胖的作用。亚麻籽胶的减肥作用是否主要是通过肠道菌群发酵亚麻籽胶产生的代谢产物来实现的,这一点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论文首先探索了肠道菌群对亚麻籽胶的降解作用;随后,探讨粪便细菌发酵液的代谢产物对能量代谢及脂肪生成的影响;最后,对亚麻籽胶饮食组与肥胖组大鼠之间的结肠上皮组织的差异基因进行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因骨脆性增加导致的骨质疏松及其骨折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健康负担,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健康管理、预防骨质疏松症和延缓其骨折的发生显得十分重要。由于临床的药物治疗会引起一定的副作用,近年来无副作用的天然活性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黄芪多糖(As
人体内自由基的过度积累会打破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平衡,诱发氧化应激,最终导致一系列慢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对具氧化应激预保护功能的抗氧化物质进行研究具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秀珍菇蛋白为原料,选用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酶对其进行酶解,利用体外化学抗氧化实验和氧化应激细胞模型评价了不同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随后利用超滤将抗氧化活性最优的蛋白水解物分成不同分子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和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