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转包、违法分包现象泛滥,从法律视角透析,实际施工人与发包人之间并未存在直接的合同权利义务关系,在发包人拖欠工程款时,实际施工人能否起诉发包人?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未置可否,为迎合实践的需要,2004年最高院颁布了《关于审理建筑工程合同若干问题司法解释的规定》,规定实际施工人可以向发包人主张权利,此规定虽统一了司法实践,但亦衍生出诸多困惑,何种情形下应认定为实际施工人,其主张权利有无相应的法理基础,如果有,在其行使未果的情形下,应如何救济?诸此种种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解释并未作出回应。由鉴于此,本文拟采用历史考察、实证比较和法理分析的方法,试图去把握实际施工人的含义,揭示实际施工入主张工程款的性质以及其法律价值,从而厘清实际施工人主张工程款制度逻辑上的混乱,增强实际施工人主张工程款支付理论上的自洽性,并针对我国现存法对其规制的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本文除去引言和结语之外,共分为五个部分,大致架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关于实际施工人的含义界定、构成要件及其表现形式,首先该部分从建筑施工合同中民事法律关系要素的辨析入手,指出实际施工人在建筑施工合同法律关系中地位的特殊性,其次,从法解释学的角度探析实际施工人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际施工人制度的构成要件及其表现形式。第二部分是关于我国建筑工程合同中实际施工人权益保护的立法现状窥视,该部分通过对我国的立法现状窥视,发现对实际施工人权益的保护并未完全达到息讼止争的目的,反而亦衍生出更多的理论争议。第三部分是各国和地区关于实际施工人权益保护的立法例考察,该部分首先介绍了各国关于建筑施工中工程款支付请求权的规定,其次总结了各国关于第三人的范围界定及其向发包人主张权利的不同规制,最后归纳出各国关于工程款拖欠的补救措施,肯定了其精致的规定便于工程款支付请求权的快捷实现,此种精细的规定对我国确有借鉴意义。第四部分是关于实际施工人权益保护的法理考察,在厘清合同法关于无效合同认定的基础上,详尽辨明了实际施工人向发包人主张工程款的法理基础及理论基点。第五部分是关于我国实际施工人主张工程款制度的检讨与建议,首先介绍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中实际施工人权益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指出了我国实际施工人制度在实体方面和程序方面的缺陷,最后,结合笔者对实际施工人制度的认识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