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e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阅读是初中英语学习的核心与关键部分,通过阅读学生们可以达到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阅读在中考当中所占的分值也比较大。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阅读技能,拥有好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且初中生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会发生一些变化,尤其对于农村初中生,由于成长环境、学习方法及学习动机的差异,英语阅读水平也有所不同。为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成绩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许多方法,但大部分老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成绩不会有很大提升,也会因此对英语失去兴趣。大部分老师通常采用班级授课制,虽然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但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差异性。而分层与班级授课制不同,它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的需求,以促进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对此,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是必要的。本研究是在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以及输入假说理论的指导下,探究分层教学对农村初中英语阅读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测试以及访谈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能否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水平?哪一级的学生受影响最大?(2)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能否改变学生英语阅读态度并激发学生阅读动机?(3)分层教学对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有什么影响?本研究在大邓九年一贯制学校展开的,为期四个月,作者选取了八年级的两个班,每个班各50人且这两个班的阅读水平基本在同一层次上。八二班为对照班,仍然采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八一班为实验班,这个班采用了分层英语阅读教学,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提高层、发展层,并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作业以及教学评价。通过研究发现,在英语阅读中分层教学法比传统阅读教学有效,学生的阅读成绩都有提高,并且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基础层学生成绩提高最明显.除此之外,分层教学法改变了学生阅读态度,并激发了学生阅读动机,有利于培养学习习惯和策略。总之,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的应用中有一定效果。但本次研究由于个人能力,实验周期等因素,研究仍有一些局限性,因此,还有待继续研究和改进。
其他文献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是自诺贝尔文学奖开始颁发以来第十位获此殊荣的女性,也是第一个凭借德语写作而获奖的奥地利女作家。《病态,又名现代女性》是耶利内克在1987年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该剧采用双女主模式,以吸血鬼艾米莉和家庭主妇卡米拉为主要叙述对象,她们较之于作者之前文本中的女性,更具颠覆性。耶利内克通过女性异化为吸血鬼的故事探索了一条表达女
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发展问题日益突显,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子女教育没有保障、医疗设施配套少等问题是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的普遍现象。新时代下,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发展已是当前社会消费提档升级的一部分。消费提档升级意味着外来务工人员收入的跨栏增加、市场产品的改造创新,意味着职工安居乐业,市场秩序井然,合理消费诉求得到满足。满足
英语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高考考察的一个难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写作技能,写作教学课堂不够完善,写作教学目标远未达成,高中生写作能力并未得到渐进式的提高。而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健全的写作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使写作教学课堂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者由此写了这篇论文。本研究以多尔的4R课程观为指导,作者将此理论与过程写作法结合起来,形成基于4
国内外的研究者们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课堂话语,教师话语作为课堂话语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备受关注。目前,有许多教师话语的研究都聚焦于教师话语数量、教师提问的类型以及教师反馈的功能等方面。然而,在教师话语的研究中很少有涉及到教师话语中态度资源的人际意义及其对课堂效果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尝试利用评价理论对高中英语真实课堂教师话语中的态度资源进行研究。评价理论是人际意义在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新发展。评价理论
皮影戏是民间传统小戏的一种重要剧种,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产物,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皮影戏的调查研究不但可以帮助认识传统民间小戏等剧种,也有助于为我们了解民间小戏的历史成因,发展历史脉络等相关问题提供了事实依据。本文在对孝义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及其皮影木偶剧团、表演舞台、传承人等进行了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等相关内容,运用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的知识,以孝义皮影戏为出发点,系统地分
鼓书是一种民间传统说唱艺术,与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是独特地域文化的产物,反映着风俗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泽州鼓书是众多鼓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繁多的书目、丰富的唱腔板式等,都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但是至今没有学者对其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在泽州鼓书书目内容、具体唱词、演奏乐器等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民间鼓书艺人的口述史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以泽州鼓书为出发点,对鼓书产生的人文地理环境、鼓词
麻衣仙姑传说主要流传于山西吕梁地区,有着活态的历史文化传统。文水、汾阳地区是麻衣仙姑传说传承的主要区域,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两地分布着一些麻衣仙姑的文物遗迹。麻衣仙姑是一位集雨神、求子神、全能神等多种角色于一体的区域保护神,麻衣仙姑传说作为地方经典传说之一,在区域内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关于麻衣仙姑的各类传说丰富多样,深刻体现了民众对麻衣仙姑的历史记忆。而传说背后蕴藏的意义,值得我们去探究。传说的
读写结合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在我国语文教育发展过程中由来已久,由于当前的语文教材包括阅读系统和写作系统,因此,以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议论文为“样本”来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成为当前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目前,议论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效率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提高其读写结合的教学效率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来进行探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议
古诗词语言含蓄凝练,具有很高的艺术技巧,然而长期以来古诗词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教师课堂上的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与思辨能力得不到提高。为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走入古诗词,感受语言的魅力,体味诗境。笔者以语境理论为基础,立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及教学实际,旨在提出基于语境理论的古诗词教学策略,试图使学生可以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学会欣赏古诗词并能有
纵观山西寺观壁画的发展史,宋元时期达到高峰,到明清两朝壁画艺术已经逐渐衰弱。清代霍州蜗皇圣母庙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对女性形象深入表现而闻名。本文研究目的,基于对清代霍州娲皇庙壁画中女性人物形象案例研究,通过对壁画中女性人物造型、服饰、色彩、构图等特点同时对永乐宫壁画、汾阳圣母庙壁画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清代霍州娲皇圣母庙壁画中女性人物的独特的艺术特点以及同一地域视野下女性人物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