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韩被动范畴对比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eb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动范畴是汉、韩语言学界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但是对这两种语言被动范畴的理论解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本文以三个平面理论为主,以语义靠近理论、可别度领先理论、配价语法理论等为辅,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共时层面对比分析汉韩被动范畴的形式以及内部语义结构的异同,揭示汉韩被动范畴使用的限制条件,其中汉韩被动范畴使用的条件前人未曾涉及。  总体上,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汉语“被”字句与韩语“-hi-”类被动句都是以受动作或行为影响的受动者为主语或话题的主谓结构句,倾向省略处于次要地位的施动者NP2。韩语受格标记的制约工具、处所、材料等非受事语义成分不能受事化而成为NP1成分,而汉语不受此限制。而且,汉语“被”字句的谓语动词多以复杂的形式表现受动者承受动作影响之后产生的结果或变化状态,偏重谓语动词的动作性和结果性,具有“完整体”的表达功能,能产性高。而韩语“-hi-”类被动句偏重谓语动词的结果性和状态性,可以表达“完整体”或“非完整体”意义,能产性低。  (2)汉语“遭受”类被动句和韩语“danghada”类被动句都是由处于高层的形式动词构成的词汇型被动句,以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汉语多表达受动者受损的、有利害关系的贬义色彩,韩语除“danghada”被动句表示贬义色彩之外,多以中性义色彩为主。另外,汉语动词补足语后面不能再出现补语和NP3成分,而韩语的被动结构中可出现NP3成分。  (3)汉语意念被动句和韩语“-eojida”被动句都有别于描述主语属性、且必带副词性修饰语的中动句。形态上,汉语没有被动标记,韩语则借助格标记和补助动词来标记;句法语义上,汉语NP1受词序排列的影响,而韩语的NP1则借助格标记处于不同的句法位置,不过都以[-有生][+受影响性]为典型的语义特征。动词的选词范围上,汉语因不受被动形态的限制而比韩语的选词范围宽。  (4)不能使用的原因在于动词自身的词汇意义及携带受事宾语的能力,以及句法语义和上下文语境的制约,韩语还受词汇形态的制约。其次,用与不用被动范畴取决于发话者或写作者的主观意愿。最后,必用被动范畴的条件可归因于:①主语为无生命体,谓语是自主动作动词;②主语为有生命体,谓语为处置义的及物动词,语义上主语为动作的承受者;③受动者的可别度高于施动者的可别度,句法上强烈要求前置;④后续被动句的底层受事宾语与前接句的主语或宾语具有同指关系,或底层受事宾语与后续句的主语有同指关系。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读题时代”。标题是报刊新闻内容的凝缩,好的标题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研究报刊新闻标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共时角度出发,选取近几年来俄汉
本文从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定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着手,以异化翻译策略为指导,重点研究了中国文化特色词语英译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中国英语这一特殊英语变体进行了全面
期刊
根据词源学的考证,“大都市”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为“μεγαζ”和“πóλιζ”的变体。“μεγαζ”可译为“大的”;“πóλιζ”可译为“都市”,所以出现了大都市的概念
英国小说家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自1954年发表以来,以其丰富的内涵,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经久不衰的佳作。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结合象征主义对《蝇王》进行解读。本
针对在多歧义场景下移动机器人VSLAM(visual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的闭环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位置不确定性约束的改进闭环检测算法.首先针对ICP(
泰克公司日前宣布,其MD04000混合域示波器系列获得了《EETime))和《EDN》杂志2012UBM Electronics ACE Award测试和测量系统与电路板类别奖项。该奖项旨在对改变电子世界的技术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