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的《金锁记》的英译分析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PV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张爱玲是中国二十世纪文坛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张爱玲也是一位出色的中英双语作家和翻译家。张爱玲一生进行了很多语内和语际翻译,她不仅翻译别人的作品,也翻译自己的作品,《金锁记》就是一个她自译的代表作。经过对过往文献的回顾和分析,本文作者发现关于张爱玲《金锁记》中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研究极少,这激起了作者进行此研究的兴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重新解读了翻译,强调在女性主义视角下发挥译者的主体性。这一理论颠覆了传统翻译论中二元对立的思维,重新界定了译作与原作、译者与原作者的关系,并修正了传统议论中关于忠实的定义,提出翻译是生产而非再生产。作者深入分析了《金锁记》中怎样体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希望本研究能对张爱玲《金锁记》的研究做出一些贡献。  本文首先主要是对张爱玲及其她的译作《金锁记》的介绍,主要介绍张爱玲的生平,对《金锁记》这部作品内容的简单介绍,以及国内外对《金锁记》作品的研究。本文第三章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翻译策略的研究,即增补(supplementing)、加写前言和脚注(prefacing& footnoting)和劫持(hijacking)。本文第四章为《金锁记》中女性意识的分析,即张爱玲翻译策略中女性意识的体现。本文第五章为理论升华部分,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合理性以及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把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应用到中国的翻译实践中来。结合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和张爱玲的翻译作品,既能深化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又能丰富张爱玲翻译作品的研究。虽然本文存在很多不足,但为张爱玲的翻译作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翻译是一项做选择的过程.鲁迅先生有一段名言"动笔之前,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呢?"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总是面临着是以源语文化为导向,还是以译语
20世纪60年代对于美国文坛来说是值得歌颂的年代,以继承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为特征的新现实主义文学潮流和以作家中的美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左翼文学运动汇合成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经历了约30年的发展变化,任何时期的学术争鸣都反映了当时所流行的语言学的一些观点。目前无论是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都必然会学习第二外语也被称之为二语习
1993年托尼·莫里森因其杰出的文学成就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并由此成为第一位获此奖的非洲裔美国作家.作为一名敏锐的学者和创作独特的作家,莫里森已在其以后的作家和大众之
西尔维亚·普拉斯(1932-1963)是美国当代文学中一位较有影响的女诗人和小说家。萧红(1911-1942)是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这两
该文在中西方研究意象理论的基础上从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的角度提出意象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必然性及重要性.通过比较中外学者关于意象的不同解释,以及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意
被誉为"英语界的契诃夫"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是20世纪初活跃于英国文坛的女短篇小说家,与劳伦斯、活尔夫和乔伊斯同时代,是现代派文学的先驱.和契诃夫一样,她
在国外,众多研究者对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习者所作的大量实验已证明,无论是从认知和非认知的角度讲,合作学习法都优于个体学习法及竞争学习法.然而,在中国则很少有对合
翻译始终都受到三种因素的操纵:诗学、译者或当代的意识形态和赞助人.诗学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指文学技巧、文类、主题、人物、环境和象征,另一方面是指文学的社会角色.前者
报道了利用声发射技术研究修整参数与砂轮锐抻度之间的关系,并对天然单晶金刚石修整器与人造单晶金刚石修整器(等宽度修整工具)进行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