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医学生考试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考试焦虑的心理干预提供具体指导,使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包括二、三年级本硕学生以及一、二、三年级本科学生),共4982人进行心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考试焦虑量表(TAS)、自我效能感综合问卷、应对方式问卷、人格问卷(16PF)。之后,收集各个年级在问卷调查当学期的两门主干课程的成绩,以其平均分作为衡量指标,研究学习成绩与考试焦虑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的统计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结果:1)医学生中有较高水平考试焦虑的达总人数的10.5%。2)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的相关不显著(p<0.05)。3)考试焦虑存在性别、年级差异(p<0.05)。4)考试焦虑与人格因素中除了乐群性、创造能力因素外,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考试焦虑与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且均为负相关;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其中与解决问题、自责呈负相关。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考试焦虑的相关影响因素有适应与焦虑型、自责、学业自我效能感、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幻想、合理化、年级、怯懦与果断型、内向与外向型、一般性自我效能感;其中适应与焦虑型对考试焦虑的影响作用最强,可解释考试焦虑变异量的29.6%。6)人格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考试焦虑,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考试焦虑。结论:1)医学生考试焦虑状况不容忽视。2)人格因素影响考试焦虑;自我效能影响考试焦虑;积极应对缓减考试焦虑,消极应对反之。3)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来缓减考试焦虑。4)应特别关注女生、低年级医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积极开展新生健康教育。5)在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调整学生的应对方式,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同时应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关干预策略和手段,对考试焦虑者进行干预治疗,从而改善医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