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当下谈及无产阶级专政的著作和文章可谓不少,但批评攻击的基调居多。在去阶级化只谈阶层分化的今天,谈论“无产阶级”被视为不合时宜,似乎与这个年代渐行渐远。而要谈论“专政”就更色变了,许多人很容易联想到斯大林的“大清洗”、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这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有争议的事件使得“无产阶级专政”这一词语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下了负面的烙印。因此,澄清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误解,进而回应当今所谓民主宪政论对中国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攻击,显得尤为迫切。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深入研究,可以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某些历史经验教训,为当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发展注入活力,还可以使得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完善,使中国人民享受更真实广泛的民主,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凝聚力量。本文的切入点是考茨基与列宁1918年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那场争论,本文试图理清双方争论的焦点及重塑评价争论的标准,为我国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提供借鉴。考茨基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解受制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缺乏对时代新问题的探究和各国国情的考虑。1918年考茨基指责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缺乏普选制,违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价值,并且产生了一个专制的官僚机构,与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背道而驰。针对考茨基的指责,列宁指出考茨基提出的民主概念是抽象的,是资产阶级民主的外在形式,列宁在苏维埃革命实践中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并且创新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同时坚持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评判考茨基与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争论的最基本的准则。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是列宁、而非考茨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些社会主义大事件的发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低潮,而资本主义却通过全球化加速扩张起来。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自由民主宪政的思潮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造成巨大的冲击。中国以其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独树一帜。包容与开放的当今中国,正经历着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深水区,各种社会阶层寻求自己的声音,各种社会思潮激荡神州。而民主宪政思潮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的冲击是最猛烈的,仔细研究民主宪政对人民民主专政的指责与攻击,除去毫无根据的谩骂,剩下的不难发现其套路与考茨基当年指责列宁领导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甚为相似。而列宁之后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发展演变途径是,由斯大林的高度中央集权到赫鲁晓夫的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最后竟由戈尔巴乔夫主导苏联全面改革,丢掉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国体,葬送了苏联社会主义体制和苏联共产党。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破产给中国敲响了警钟。近些年来,西方民主宪政言论在我国甚嚣尘上。中国政府面对错误思潮,不仅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而且要创新人民民主专政的实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