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死亡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ton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病程中的肝细胞坏死水平、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BV-LC)、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及健康人群(HC)血清和肝组织中程序性坏死关键调控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及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肝细胞程序性坏死在HBV-ACLF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药物联合作用诱导细胞程序性坏死模型,靶向干预MLKL的基因表达,探究程序性坏死的调控机制;通过检测代偿期/急性失代偿期(AD,包含HBV-ACLF)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死亡血清标志物M30(细胞凋亡)/M65(总体死亡),探讨肝细胞死亡血清标志物在HBV-ACLF中的预测作用。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疾病患者血清中RIPK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血清RIPK3的水平(p<0.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RIPK3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国际化标准比值(INR)、HBV-DNA等指标呈现显著正相关;HBV-ACLF死亡组患者基线血清RIPK3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HBV-ACLF死亡组患者血清中RIPK3水平随病情进展程度而上升;靶向过表达MLKL后程序性坏死模型AML12细胞存活率降低,反之则升高;AD患者肝细胞死亡水平较代偿性肝硬化或慢性肝炎患者显著升高(p<0.001),且其M30、M65水平与均与ALT、AST、总胆红素、国际化标准比值(INR)等呈现显著正相关;基线血清M65或M30可以预测ACLF的院内进展,院内发展ACLF组患者预后较单纯AD差(p<0.001)。结论:肝细胞程序性坏死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相关疾病进展,尤其在肝衰竭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具有潜在预后评估价值。MLKL可作为临床治疗肝衰竭的潜在药物靶点;血清M65和/或M30将有助于预测AD和ACLF患者,进而早期干预,降低患者死亡率。
其他文献
学位
背景目的:Bmi-1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在各种组织特异性干细胞中表达,已被证明在干细胞特性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使用Bmi-1GFP/+模型小鼠,探索Bmi-1高表达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及其在心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Bmi-1GFP/+小鼠骨髓细胞中Bmi-1在成熟血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中的不同表达水平。以相似的方法结合RT-PCR分析心脏细胞中B
目的:通过探究TLR2信号在胃癌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揭示Toll受体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通过TLR2配体P3C刺激胃癌细胞,应用海马代谢检测仪(Seahorse)观察胃癌细胞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水平来检测细胞能量代谢表型;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观察TLR2对胃癌细胞ROS产生的影响;基因蛋白层面验证SOD2表达情况;使用小分子干扰RNA沉默SOD2来观察其在TLR2信号中的作用;利用多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ROLT)模型,研究色氨酸2,3-双加氧酶(Tryptophan2,3-dioxygenase,TDO)介导的色氨酸(Tryptophan,Trp)-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芳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通路在大鼠肝移植术后免疫排斥中发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文以锦纶6织物为基材,通过采用不同试剂对织物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研究化学镀铜前处理工艺的改进,优化锦纶6织物化学镀铜催化层制备处理工艺,研究二甲基亚砜(DMSO)对锦纶6织物溶胀处理效果,以及利用次氯酸钠和氯化钠溶液对织物锦纶6进行氯化处理,使纤维表面产生凹坑以及直径增加,提高纤维表面与镀层的结合牢度,使之在强力损失较小的条件下,提高镀铜织物的光泽、牢度等各项性能。通过对不同工艺参数对比,分析镀层
学位
目的肝脏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最常见的转移器官,本文通过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CRLM)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入组了自2017年7月至2021年1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接受S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