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力度影响因素、效果及对策研究

来源 :南京审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hyhv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给我国的审计事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对审计工作提出了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的要求。随后,中办、国办的各类文件指出要实行“审计全覆盖”,意味着加大政府审计力度是审计监督的迫切需要。2018年3月,国家机构改革成立了中央审计委员会,目的就是要更好的发挥审计监督作用。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在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中就对审计工作提出了要“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的要求,这些举动无一例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加强审计力度的迫切要求和决心。那么,审计机关目前的审计力度现状如何?政府审计力度的影响因素又有哪些?审计力度与审计效果有何联系?审计机关在“审计全覆盖”进程中又该做出怎样的努力?上述问题急需得到解答。在文献综述部分,本文梳理了关于政府审计力度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发现在现有文献中,关于政府审计力度的内涵并未形成共识,审计力度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未关注政治晋升潜力、地方经济水平以及审计人员数量对审计力度产生的作用。除此以外,学者们对审计力度对审计效果产生的影响存在不同的观点,因此也确定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探究。在关于政府审计力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依据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通过获取《中国审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资料,选择2009—2016年地方审计机关的相关数据构建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地方审计人员数量会显著提高审计力度;(2)地方政府首长政治晋升潜力、地方审计厅长政治晋升潜力、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审计力度负相关。在关于审计力度与审计效果的研究中,根据威慑理论与博弈论提出研究假设,选择2009—2016年地方审计机关的相关数据构建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政府审计力度通过震慑效应对于抑制当年度被审单位的违规程度产生了较好审计效果;(2)审计力度过预防路径对于下一年度的违规程度具有预防作用。因此,政府审计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大审计力度,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是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完善审计管理体制及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应亟需完善相应政策,从而保障政府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以审计全覆盖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其他文献
采空区火灾是矿井火灾的主要类型之一,而采空区火灾一般是遗煤自燃引起的。遗煤自燃是需要一定过程的热量积累,较难及时地发现,因此对遗煤自燃的预防尤为关键。遗煤一旦发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有不少问题是由于人口—土地城镇化发展不匹配造成的,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城镇化的继续发展,需要我们采取措施加
为更好发挥审计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国家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2015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规定于包括呼伦贝尔等在内的五个市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但目前理论界对自然资产离任审计具体效应的相关研究有限,难以对国家审计推动污染防治攻坚实践形成足够的理论支持。因此,加强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政策效应研究具有
2018年10月10日至11月12日,在短短一个月内,西藏自治区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和金沙江,先后发生了四次大型堰塞湖,蓄水量大,水位升高迅速,严重威胁下游重要设施和城镇的防洪安全,
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对汽车数量的需求显著增加。我国汽车工业在满足汽车操作智能化、功能多样化开发需求的同时,汽车的故障种类也不断增多,而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是故障产生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研究,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人体血浆中胱抑素C(Cys C)与纤维蛋白原(Fib)在肾细胞癌(RCC)及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中的差异性,研究二者差异作为生物
在长余辉材料中,能量以填充余辉陷阱的方式储存到材料中,并且陷阱的填充通常需要借助高能光的激发。这种高能光激发的特性限制了长余辉材料在一些领域(例如生物成像光学探针)的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常为满足规范对弹性层间位移角的要求增大结构刚度,使得材料用量增加,地震反应增大,对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广东省高规》由此对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
十九大报告指出,过去5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在城市化的潮流中,大城市城镇化水平提高的背后是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而中国
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因具有症状重、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杀手”之一,因此在临床上早期识别出高危患者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观察A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