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抗BP180抗体阳性与抗BP180抗体阴性BP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总结抗BP180抗体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相关性,为BP的诊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2002年1月-2020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次住院且完善BP180抗体检测的BP患者资料,根据BP180抗体是否阳性将患者分为抗BP180抗体阳性组和抗BP180抗体阴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抗BP180抗体阳性与抗BP180抗体阴性BP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总结抗BP180抗体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相关性,为BP的诊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2002年1月-2020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次住院且完善BP180抗体检测的BP患者资料,根据BP180抗体是否阳性将患者分为抗BP180抗体阳性组和抗BP180抗体阴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起病情况、首发症状、病程、主要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主要治疗用药情况。根据资料类型及目的,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统计方法,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将比较后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共有12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80例男性(66.67%),40例女性(33.33%),女性:男性为1:2。抗BP180抗体阳性组87例(72.5%),女性:男性为1:1.81。抗BP180抗体阴性组33例(27.5%),女性:男性为1:2.67,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BP180抗体阳性组患者平均年龄72.4岁(95%CI 69.6-79.2岁),中位年龄74岁(范围25-96岁),抗BP180抗体阴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2.7岁(95%CI 55.4-69.9岁),中位年龄65岁(范围1-90岁),抗BP180阳性组年龄较阴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抗BP180抗体阳性组皮损累及下肢者较阴性组多(96.6%vs 81.8%,P=0.019)。抗BP180抗体阳性组皮损累及面部者较阴性组少(17.2%vs 36.4%,P=0.025)。2.抗BP180抗体阳性组Ⅰ级护理人数更多(46%vs 21.2%,P=0.013),在危重病例人数、卧床人数、住院天数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率方面抗BP180抗体阳性组更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抗BP180抗体阳性组合并肺部感染(29.9%vs 121%,P=0.045)、脑血管疾病(26.4%vs 9.1%,P=0.039)、高血压(40.2%vs 18.2%,P=0.023)人数高于阴性组。4.抗BP180抗体阳性组血清白蛋白(30.89±6.4g/L vs 33.49±5.37g/L,P=0.041)、总胆固醇(3.82 mmol/L vs 4.37 mmol/L,P=0.038)低于阴性组,D-二聚体(2.69 ug/ml vs 0.83 ug/ml,P<0.001)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8.57 ug/ml vs 3.66 ug/ml,P<0.001)高于阴性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D-二聚体与抗BP180抗体阳性有关。[结论]BP好发于老年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抗BP180抗体阳性率为72.5%。D-二聚体与抗BP180抗体阳性有关。抗BP180抗体阳性患者平均年龄较大、更容易合并肺部感染、脑血管病、高血压。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软件探讨肺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nodule,pGGN)随访中初始CT定量参数预测其未来生长趋势的价值,旨在帮助临床尽早区分惰性和生长可能性大的pGGN,进而为个体化的随访方案制定和手术时机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0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胸部高分辨CT(High r
[目的]胆囊穿孔(gallbladder perforation,GBP)是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少见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部分GBP患者临床表现与AC相似,延迟的诊断和外科干预使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本研究对AC并发GBP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寻找AC并发GB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对危险因素进行探讨,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发现高危患者提供理论依据,以降低GBP的发病率
[目 的]通过无创性检测技术评估昆明地区中老年健康女性皮肤光老化及屏障功能的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与年龄、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防晒霜使用情况的关系。[方 法]2020年5月至2020年9月收集昆明部分地区40岁及以上健康女性志愿者154例,完成调查问卷,并应用VISIA面部成像技术分析各志愿者正面部斑点、皱纹、纹理、紫外线色斑、棕色斑、紫质、毛孔等参数;利用无创性皮肤
[目 的]研究含WW域的氧化还原酶(WW domain 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WWOX)基因对GBC-SD胆囊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研究过表达 WWOX 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表达水平的影
[背 景]黄褐斑是一种存在于曝光部位的慢性获得性色素沉着的损容性皮肤病,尤其多发于女性面部,国外流行病调查显示约有34%中年女性和6%中年男性患有或曾有过黄褐斑。黄褐斑的产生与日光照射、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是最主要的驱动和加重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黄褐斑病例与暴露于太阳辐射有关。云南地处高海拔地区,是紫外线照射较强的区域,黄
[目的]1.统计痤疮患者马拉色菌阳性率及不同程度不同性别痤疮患者马拉色菌阳性率,分析马拉色菌与痤疮的关系。2.通过比较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治疗疗效,及阳性患者中加用与不加用抗真菌治疗的治疗疗效,探索马拉色菌阳性痤疮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1.回顾性分析了 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行真菌镜检的痤疮患者的病历资料共285例,收集其性别、年龄、临床
[背景]敏感性皮肤通常表现为皮肤的高度不耐受,常常伴有灼热、刺痛、瘙痒等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可表现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和鳞屑。尽管不会威胁生命健康,但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大多数护肤品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敏感皮肤刺痛、瘙痒,增加皮肤含水量,但对于改善面部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作用有限。因此,研发出可以有效减轻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同时修复皮肤屏障的功效性护肤品非常必要。[目的]评估含有当归根提取物
[目的]研究综合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皮疹的发生和复发与局部微生物定植的相关性,为男性尖锐湿疣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确诊为尖锐湿疣的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后,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心理健康状态、临床特点、治疗方式,采集患者外生殖器局部微生物。建立Excel数据
[目的]观察特应性皮炎患者(AD)的皮损处真菌定植情况,指导抗真菌治疗。[方法]收集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就诊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符合“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诊断为特应性皮炎的患者。评估患者病情(EASI评分,DLQI),完善总IgE水平检查,取患者皮损处的皮屑行真菌镜检、培养和鉴定,根据患者真菌镜检的结果选择治疗方案。若真菌镜检阴性,则给予患处局部外用糖皮
[目的]探讨双能CT及MRI诊断喉癌前联合侵犯及术前T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术前同时接受喉部双能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62例喉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双能CT、MRI及二者联合诊断喉癌前联合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而后利用双能CT、MRI及二者联合诊断对喉癌进行术前影像学T分期,并对比不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