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尖锐湿疣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局部微生物定植情况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fz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综合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皮疹的发生和复发与局部微生物定植的相关性,为男性尖锐湿疣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确诊为尖锐湿疣的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后,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心理健康状态、临床特点、治疗方式,采集患者外生殖器局部微生物。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判定,分析其局部微生物的变化,探讨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皮疹的发生和复发与局部微生物定植的关系。[结果]100例初诊为尖锐湿疣的男性患者中,89%为汉族;年龄分布在17岁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33±12.63岁,其中19~29岁的病例占49%;63%的患者未婚;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的占46%,大专及以上的占54%;47%的职业为公司职员;54%的患者平均月收入水平小于5000元;83%的患者有焦虑的心理问题,93%的患者有抑郁的心理问题;89%的患者初次性生活小于25岁;37%的患者目前没有固定的性伴侣;64%的患者性伴侣数大于2人;仅20%的患者每次性交都会使用安全套;63%的患者知晓尖锐湿疣;69%的患者认为自己患尖锐湿疣后应完善艾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检查;85%的患者认为自己患尖锐湿疣后性伴应完善艾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检查;69%的患者因尖锐湿疣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影响;79%的患者病程小于3个月;78%的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好发部位为包皮和冠状沟,占72%;皮损个数小于5个的占88%;大小小于5mm的占97%;皮损形状为菜花状的占67%;颜色为肤色的占66%;82%的患者合并包皮过长;80%的患者完善了艾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检查;3%的患者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疣体处的表面微生物密集度以2级和3级为主,占81%;非疣体处的表面微生物密集度以1级和2级为主,占93%;疣体处与非疣体处表面微生物多样性无明显差异,均以1级为主,疣体处占96%,非疣体处占99%;47%的患者疣体处的表面微生物优势菌为G-杆菌;58%的患者非疣体处面微生物优势菌为G+球菌;100例初诊男性尖锐湿疣患者中,93例于治疗后3个月完成了复诊,60.2%的患者疣体治愈;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安全套的使用频次在患病前后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疣体处表面微生物密集度在外阴清洁时间、首次性生活年龄、是否服药、有无固定性伴、使用安全套的频率、皮损的部位、是否糜烂等不同人群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疣体处菌群多样性在饮食是否辛辣的人群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疣体处微生物优势菌在局部是否有糜烂渗出的人群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和治愈患者疣体处表面微生物在密集度和优势菌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组非疣体处微生物密集度在初诊和复诊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愈组疣体处微生物密集度及优势菌在初诊和复诊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患者尖锐湿疣皮疹的发生是局部微生物密集度增加及G+杆菌和G-杆菌成为优势菌的危险因素(P<0.05,OR>1);随着洗澡天数的延长,表面微生物密集度呈递增趋势;在复发患者中,局部微生物密集度增加和G+杆菌成为优势菌是皮疹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OR>1);在治愈患者中,局部微生物密集度降低是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皮疹治愈的保护因素(P<0.05,OR<1)。[结论]尖锐湿疣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性活跃的中青年人群为主,患者易出现压力,焦虑及心情低落等心理健康问题;尖锐湿疣男性患者疣体处表面微生物密集度明显大于非疣体处,局部表面微生物优势菌在同一患者疣体处和非疣体处也存在差异;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皮疹的发生是局部微生物密集度增加及G+杆菌和G-杆菌成为优势菌的危险因素;局部微生物密集度增加和G+杆菌成为优势菌是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皮疹复发的危险因素;局部微生物密集度降低是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皮疹治愈的保护因素;应积极对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排解他们心中的顾虑,降低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促进安全性行为;对尖锐湿疣男性患者疣体处局部微生物密集度及优势菌进行人为的干预,降低密集度,减少G+杆菌及G-杆菌,促进尖锐湿疣的治愈,降低其复发率。
其他文献
[目 的]分析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URSLL)治疗成年人泌尿系结石病患者术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术前临床资料,探究相关危险指标,以期为预防临床URSLL术后SIRS的发生提供参考。[方 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因泌尿系结石病在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就诊且住院治疗并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病患,收集病患的临床指标资料,共计329名病患被选基于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病患
[目 的]探讨云南地区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为本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提供线索。[方 法]本研究纳入了 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至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的295例玫瑰痤疮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其一般情况、临床资料、诱发或加重因素、合并疾病及既往治疗情况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 果]本次研究中,男女比例为1.00:5.56,患者平均年龄为35.55±11.69岁,2
[目的]探讨色素型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HPV-DNA型别,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色素型尖锐湿疣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临床和病理诊断为色素型CA的患者17例,并找出同时期内典型CA患者1 1例作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皮损部位、皮损特征
[目的]利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软件探讨肺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nodule,pGGN)随访中初始CT定量参数预测其未来生长趋势的价值,旨在帮助临床尽早区分惰性和生长可能性大的pGGN,进而为个体化的随访方案制定和手术时机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0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胸部高分辨CT(High r
[目的]胆囊穿孔(gallbladder perforation,GBP)是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少见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部分GBP患者临床表现与AC相似,延迟的诊断和外科干预使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本研究对AC并发GBP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寻找AC并发GB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对危险因素进行探讨,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发现高危患者提供理论依据,以降低GBP的发病率
[目 的]通过无创性检测技术评估昆明地区中老年健康女性皮肤光老化及屏障功能的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与年龄、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防晒霜使用情况的关系。[方 法]2020年5月至2020年9月收集昆明部分地区40岁及以上健康女性志愿者154例,完成调查问卷,并应用VISIA面部成像技术分析各志愿者正面部斑点、皱纹、纹理、紫外线色斑、棕色斑、紫质、毛孔等参数;利用无创性皮肤
[目 的]研究含WW域的氧化还原酶(WW domain 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WWOX)基因对GBC-SD胆囊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研究过表达 WWOX 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表达水平的影
[背 景]黄褐斑是一种存在于曝光部位的慢性获得性色素沉着的损容性皮肤病,尤其多发于女性面部,国外流行病调查显示约有34%中年女性和6%中年男性患有或曾有过黄褐斑。黄褐斑的产生与日光照射、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是最主要的驱动和加重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黄褐斑病例与暴露于太阳辐射有关。云南地处高海拔地区,是紫外线照射较强的区域,黄
[目的]1.统计痤疮患者马拉色菌阳性率及不同程度不同性别痤疮患者马拉色菌阳性率,分析马拉色菌与痤疮的关系。2.通过比较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治疗疗效,及阳性患者中加用与不加用抗真菌治疗的治疗疗效,探索马拉色菌阳性痤疮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1.回顾性分析了 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行真菌镜检的痤疮患者的病历资料共285例,收集其性别、年龄、临床
[背景]敏感性皮肤通常表现为皮肤的高度不耐受,常常伴有灼热、刺痛、瘙痒等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可表现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和鳞屑。尽管不会威胁生命健康,但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大多数护肤品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敏感皮肤刺痛、瘙痒,增加皮肤含水量,但对于改善面部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作用有限。因此,研发出可以有效减轻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同时修复皮肤屏障的功效性护肤品非常必要。[目的]评估含有当归根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