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非线性光学活性的分子偶极聚合物驻极体的制备和极化稳定性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lhong197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极性生色团分子通过掺杂或化学键合的方式引进到聚合物材料中去,在电场 的作用下,使极性生色团分子沿电场方向取向并被冻结下来而制成的非晶聚合物是 一类新型的非线性光学材料。极化后的聚合物中存在着由极性生色团分子取向而形 成的偶极电荷,因此也称为分子偶极聚合物驻极体。由于其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 点,如介电常数可调、可分子“剪裁”、优异的可加工性以及低廉的成本,并且通 过对分子结构作一些小的改变,就可控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自其一诞生就成 了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中极受重视的一类。并被认为是一类能最先得到实际应用 的、可望成为21世纪光电子学科学和工程的基础的分子非线性光学材料。在材料 的制备方面人们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在材料的整体性能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未找 到完全理想的材料。在研究极性生色团分子的取向弛豫问题中,人们已经发现决定 弛豫时间的主要参数之一是整个体系的玻璃态转变温度Tg,另外热历史、极性生 色团分子的尺寸、特殊的聚合物弛豫机制以及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等对极性生色团分 子的取向弛豫都有重要影响,但仍不明白极性生色团分子的取向弛豫主要原因是由 于外激发导致的分子热运动引起的,还是由于极化后捕获在聚合物中的空间电荷受 激脱阱后的迁移和衰减所导致的内电场分布变化(即取向极性生色团分子箝制场的 削弱)而造成的这一根本问题。另外,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活性是要在外电场的作用 下,使极性生色团取向后获得的,因此加深极化机制的了解对新材料的制备非常重 要。本论文首次采用驻极体研究手段,从以上几方面着手,对分子偶极聚合物驻极 体材料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首次从掺杂浓度、存储环境和材料中两类电荷相互作用的动态特性等角度, 运用热刺激放电、表面电位衰减和电光效应的检测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主 客体掺杂型非线性光学(NLO)聚合物驻极体DR1/PMMA(分散红1号/聚甲基 丙烯酸甲脂)膜中空间和偶极电荷的相互作用特性。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充 电条件下,极化后的样品中,同时存在空间和偶极两类电荷。首次发现:经 一定时间的储存或适当的热处理,被样品表面或体内的各类陷阱捕获的大部 分空间电荷所处的陷阱能级高于极性生色团分子的定向排列产生的偶极电荷 的束缚能级;空间电荷的脱阱特征峰温和偶极电荷的松弛峰温温位随主客体 掺杂浓度的增加同步地减少;在低于材料的玻璃态转变温度以下,脱阱电荷 在体内的输运受快速再捕获效应控制;当温度升高至玻璃态转变温度附近 时,逐步转变成受缓慢的再捕获效应控制;环境湿度增加将加速空间电荷的 衰减,从而降低对取向极性生色团分子的束缚作用,使偶极电荷的衰减加 剧。 由以上实验结果可得出:空间电荷对偶极电荷有强烈的束缚作用。空间电 荷衰减将导致材料内的电场分布发生变化,并引起极性生色团分子的松弛, 即空间电荷稳定性将影响偶极电荷的寿命。 2.根据单层DR1/PMMA膜的电荷动态特性研究结果,首次提出了在已制备的非 线性光学聚合物驻极体表面上再覆盖一层Teflon-AF形成双层膜系统的设想。 利用Teflon-AF层上长寿命的空间电荷抑制非线性光学聚合物驻极体层中偶极 分子的松弛,同时又可减少强激光和强电场对材料的损害。制备了Tefon AF- DR1/PMMA双层膜。通过测量电光效应的等温衰减,结合开路热刺激放电、 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量等手段研究了用恒压电晕充电法极化的样品中偶极子 的有序取向稳定性。结果表明双层膜系统中偶极分子有序取向稳定性明显优 于单层非线性光学聚合物驻极体,其松弛规律可用KWW扩展指数函数来表 征。并证实了电光效应稳定性的明显改善是由于Teflon AF层空间电荷储存的 长寿命引起的,Teflon AF层及双层膜界面间的空间电荷层形成的自身场对非 线性层中的偶极电荷有序化的箝制作用,延长了偶极子松弛寿命。因此双层 膜系统为解决非线性光学聚合物驻极体研究中偶极分子的有序取向稳定性问 题,进而实现材料的器件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3.从理论上对分子偶极聚合物驻极体的极化和衰减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主要内 容包括:a)由驻极体形成的基本规律出发,讨论了分子偶极聚合物驻极体电 晕极化的电荷动态特性;b)由德拜模型引出了偶极子的转向极化强度公式和 非线性效应指数衰减函数,讨论和分析了实验条件对极化建立的影响,指出 了非线性效应衰减规律偏离指数函数但可用KWW方程、双指数函数等经验 公式来拟合可能与极化后存在于样品中的空间电荷所产生的电场Ei随时间衰 减相关;c)从泊松方程出发,导出了空间电荷和偶极电荷的TSD电流表达 式,分析了分子偶极聚合物驻极体膜中TSD电流的基本特性,解释了TSD实 验结果。 4.根据C.C.Teng和H.T.Man提出的偏振反射技术田,用自组装的电光系数测 定装置,测定了分子偶极聚合物驻极体膜的电光系数。根据测定结果讨论了 主客体掺杂型聚合物驻极体DR1/PMMA体系的电光效应特性、产生的本质和 衰减规律。结果表明:材料膜可用电晕充电法和热极化方法极化。极化后的 样品展现电光效应的本质在于极性生色团分子DR1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了 有序的取向。电光系数与极性生色团分子的掺杂浓度成正比,并与测定时所 用的激光光源功率及所加偏压的调制频率相关联。 5.借助于红外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量,分析了主客体掺杂型DR1/PMMA膜 极化前后的结构变化,表明生色团分子偶极矩沿电场方向取向,是建立在生 色团分子共轭π体系被改变的基础上,这是一种亚稳态。制备时所用的溶剂将 影响生色团分子在聚合物基底中的存在形式,进而影响分子偶极聚合物驻极 体的稳定性。差热分析结果表明,分子偶极聚合物驻极体材料的玻璃态转变 温度随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偶氮类分子的Cis-Trans结构在光、热的作用 下极易发生转变,是常温下引起生色团分子有序取向结构松弛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非线性光学材料 分子偶极聚合物驻极体 偶极子取向稳定性 电荷动态特性 热刺激放电 电光效应
其他文献
图像信号在采集、传输和记录过程中,往往会引入不同程度的噪声,由于其严重地影响了图像的视觉效果,也为后面的边缘检测、图像分割和图像识别等带来很大程度的困难,所以图像去噪是
双折射效应和电光效应是设计晶体光学器件的理论基础,对器件的集成有重要作用。光学桥接器作为自由空间相干光通信的核心器件,其集成程度对整个通信系统的小型化轻量化有直接影
Ⅲ族氮化物材料是直接带隙半导体,其带隙宽度从0.7eV(InN)到6.2eV(AlN)连续可调,发光范围从近紫外到红外,覆盖了整个可见光波段,是制备LED和LD等光电器件的理想材料。目前GaN基大
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无损伤光谱检测技术。因其对组织病理学中相关的分子结构的微小变化很灵敏,并且空间分辨率很高,不会引发自发荧光和光漂白,使得它能被用在很多临床
随着微纳制造技术的发展,对光学材料折射率及薄膜参数的高精度测量显得尤为重要,平面波导薄膜作为集成光路的基础,它不仅是集成光学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量还会直接影响器件的
本论文讨论的是光束在(1+1)维的热致非局域介质中的传输,此介质在中心处被分为两部分,两部分的线性折射率是不同的。发现在中心处的界面附近存在多阶稳定的界面孤子。本文研究
压光电效应是一种由压电极化、半导体和光激发耦合形成的全新物理效应,可用于改善光电器件的光电性能。以GaN,ZnS,ZnO及CdS等纤锌矿结构为代表的材料均能产生压光电效应,这些材料
一维纳米半导体和石墨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近年来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实验与相关的理论分析,研究了若干化合物半导体纳米线(带)(主要包括Zn3P2纳米线、CdS和CdSe纳米线(带
光纤布拉格光栅自诞生之日起,便以它良好的电磁绝缘性、对温度、应变的灵敏特性以及良好的滤波特性等被人们所认同,在通信、传感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光纤光栅中心波长的解调
自旋不对称度是强子自旋物理领域内的一个热点问题.历史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强子物理学领域,人们认为在高能过程中的横向自旋不对称度是可以忽略的.但是,近二十年以来,随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