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PD-L1抑制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Meta分析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en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在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浏览临床试验数据查询注册网站(Clinical Trials.gov),收集相关会议文献,纳入符合条件的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化疗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为2019年12月。采用Review Manager(Rev Man)Versio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比晚期NSCLC一线使用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化疗与化疗在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onse rate,ORR)及所致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TRAEs)、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 AEs)的发生率、级别、器官特异性的差异,使用State 15.0软件进行发表偏倚检验和敏感性分析。结果:1.本文共纳入的10项RCTs,共5944名患者,其中有4项是PD-1/PD-L1抑制剂单药对比化疗RCTs,共2652名患者,有6项是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化疗RCTs,共3292名患者。2.在一线治疗晚期NSCLC中,PD-1/PD-L1抑制剂单药对比化疗明显延长患者OS(HR=0.82,95%CI 0.70-0.97,P=0.02),对PFS有改善趋势(HR=0.86,95%CI 0.57-1.29,P=0.47),ORR与化疗相似(HR=0.86,95%CI 0.57-1.29,P=0.67);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较化疗PFS(HR=0.61,95%CI 0.55-0.67,P<0.00001)、OS(HR=0.71,95%CI0.58-0.87,P=0.001)、ORR(RR=1.59,95%CI 1.32-1.91,P<0.00001)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一线治疗晚期NSCLC中,当PD-L1≥50%时,相对于化疗,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化疗均对PFS、OS有显著延长,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ORR也有显著改善;当PD-L1≥1%或PD-L1<1%时,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患者PFS、OS、ORR改善优于化疗;PD-1/PDL1抑制剂单药仅在PD-L1≥1%时对OS有改善。4.PD-1/PD-L1抑制剂单药较化疗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肺炎、严重的皮肤毒性等≥3级ir AEs发生率高。5.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较化疗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增高,皮疹、肝炎、结肠炎等≥3级ir AEs发生率高。结论:1.无论PD-L1表达水平如何,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对比化疗疗效显著,且PD-L1表达水平越高,疗效越好。2.PD-1/PD-L1抑制剂单药一线治疗PD-L1≥1%晚期NSCLC对比化疗疗效显著,PD-L1≥50%时疗效获益更明显。3.PD-1/PD-L1抑制剂对比化疗ir AEs发生率更高,需谨慎甲状腺、肺、皮肤和消化系统的3-5级ir AEs。
其他文献
目的和意义:观察量化脑电图对神经重症昏迷患者预后评估的能力及临床价值,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相对频带能量等量化脑电图参数对神经重症昏迷患者预后预测的可行性;分析量化脑电图参数与神经重症昏迷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寻找适合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使用的脑功能监测手段,提高意识障碍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度,指导诊疗计划的制定及临床决策。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病
目的1、通过检测小鼠口腔鳞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不同时期及不同器官(淋巴结,骨髓)微环境中CD8+T细胞、CD28+T细胞、髓源性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 cells)数量的变化,初步探究不同微环境下CD8+T、CD28+T、MDSC(CD11b+,Gr-1+)细胞对口腔癌淋巴道转移的靶向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2、构建Balb/c小鼠口腔鳞癌淋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性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病原学类型和预后的相关性,为血流感染性脓毒症心肌病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期间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入院查两侧血培养阳性且诊断脓毒症的患者共169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共98例符合。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组(Gram-positive bacteria,G+)(
目的:二尖瓣成形术是目前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首要术式,随着微创技术在心脏领域的应用,各大机构参与学习但报道结果不一。本研究总结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心脏外科胸腔镜下微创小切口二尖瓣膜成形技术的经验及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将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与正中切口二尖瓣成形术进行对比,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2017年1月份起,至2019年12月份的49例患者,其中23例
目的:分析术前不同时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conbercept,IVC)辅助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retinopathy,PD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被确诊为PDR的患者47例47只眼纳入本前瞻性随
目的:评价全麻下手法复位对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术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7岁~71岁(46.53±13.34岁)。32例患者入院后均常规予颅骨牵引并分为两组,手法复位组术前全麻下行手法复位,单纯颅骨牵引组术前单纯行常规颅骨牵引。手法复位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8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起病年龄段T1DM患者发病情况、生化及并发症情况,总结不同起病年龄段T1DM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不同起病年龄段的T1DM患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es Ketoacidosis,DKA)的影响因素是否有差异,为不同起病年龄段T1DM
目的分析广西肝癌高发区高发家族和无癌家族成员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差异表达状况,旨在探讨IL-1β表达与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关联。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配对纳入120名肝癌高发家族成员中未罹患肝癌的家系成员作为研究组、120名无癌家族成员中未罹患肝癌的家系成员作为对照组,在设计整个研究方案时将配对条件设置为:具有相同的生活习惯、性别、民族、相同的HBV
目的:通过研究12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总结初步的临床经验。分析数据库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对比,评估TAVR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
目的:探讨肺康复训练对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运动耐力、呼吸功能、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促进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09月-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住院的120例肺癌行肺叶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肺康复训练组和常规护理组,其中肺康复训练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