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中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术后的颅内压力与CT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和鹿特丹CT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确定其对于颅内压增高的诊断价值,探究一种新型的无创颅内压监测方法和其临床价值。方法:(1)收集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至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眼眶CT的正常健康成年人志愿者25例为对照组,收集志愿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通过眼眶CT测量其眼球后3mm处的视神经鞘直径(ONSD),分析正常人视神经鞘直径范围及影响视神经鞘直径的相关因素。(2)回顾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数据,纳入符合研究的患者24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分别通过头颅CT及眼眶CT评估鹿特丹CT评分和测量眼球后3mm处的视神经鞘直径(ONSD),通过颅内压监测仪来监测并记录患者术后颅内压数值。根据患者的颅内压数值分为颅内压正常组(ICP≤20mm Hg)和颅内压升高组(ICP>20mm Hg)。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患者ONSD和鹿特丹CT评分与ICP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求出ONSD和鹿特丹CT评分各自对于ICP升高的最佳临界值,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评估ONSD和鹿特丹CT评分联合预测ICP升高的价值。结果:(1)25例正常成人志愿者的年龄、性别和身体质量指数(BMI)与ONSD之间无相关性,平均ONSD为5.71±0.37mm,95%置信区间(95%CI)为(5.55-5.86)mm。(2)24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和BMI与ONSD之间也无相关性,平均ONSD值为7.02±0.67mm,平均ICP值为19.7±9.2mm Hg,鹿特丹CT评分均值为4(4-5)分。颅内压升高组与颅内压正常组的ONSD均值分别为7.55±0.57mm和6.64±0.45mm,ICP均值分别为28.6±6.2mm Hg和13.3±4.1mm Hg,颅内压升高组的ONSD值显著大于颅内压正常组(P<0.001)和对照组(P<0.001),且颅内压正常组的ONSD值也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颅内压(ICP)与视神经鞘直径(ONSD)和鹿特丹CT评分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分别为r=0.55(P<0.01),r=0.57(P<0.05),运用ROC曲线分析ONSD和鹿特丹CT评分诊断ICP升高的临界值,可得出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1、0.807,截断值(cut-off)分别为7.1mm和4.5,敏感性分别为80%、70%,特异性分别为93%、79%,均有较高的预测ICP升高的诊断价值。当联合ONSD和鹿特丹CT评分评价诊断效能时,可得到两个因素联合后与ICP值具有更高的相关性,r=0.698(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9,较单一变量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视神经鞘直径与颅内压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够较好的评估颅内压力,具有快速、简便、高效、无创等优点。并且当视神经鞘直径联合鹿特丹CT评分时,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和颅内压升高的判断具有更好的评估效果,所以我们不仅可以通过ONSD的大小来判断ICP的高低,还可以通过联合鹿特丹CT评分来综合评估及判断ICP的大小,来更有效及简便的帮助临床医生来进行更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