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基督教世界,作为宗教典籍和价值标杆的《圣经》始终是一个具有原型意义的本源性存在。因其在艺术层面均达到了原型高度,《圣经》故而得以滋养从古至今的无数艺术家。这其中,自然包括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他的代表作《日瓦戈医生》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言说方式等方面明显呼应了《圣经》原型。本文即从宗教原型切入,借鉴原型批评学派的批评技巧,结合斯拉夫民族独特的东正教文化背景,一方面揭示三位主要人物——拉里莎、日瓦戈、安季波夫——身上的圣母、耶稣、圣徒气质,另一方面探讨作品“原型扎堆”的深层原因和多重意义。全文具体做了四方面的论述:一、从鲜明的母性特征、向上的精神品质这个角度和精准的俄国寓言、理想的时代处方这一视角分别论证拉里莎身上显性和隐性的圣母气质;二、从对世俗职责的舍弃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展现日瓦戈身上人性和入世的一面,同时从对个体自由的坚定维护和对绝对世界的不懈探究展现他身上神性和出世的一面,指出这种二律背反才是日瓦戈呼应耶稣的关键所在;三、一方面从卓越的个人品性、无可指摘的左翼信仰证实安季波夫—一位将革命事业视作终极信仰且试图藉此扭转乾坤的年轻圣徒—人生际遇的典范性,另一方面从狂热的弥赛亚、迷途的革命者证实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四、首先从民族精神和文学传统两点探寻《日瓦戈医生》中“原型扎堆”的深层原因,其次对“原型扎堆”现象做了三方面的意义解读,指出“圣经原型”既是小说蜚声国际的武器,又是作家作品遭受不公的祸端,还是改变苏联文学消极面貌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