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牙齿固连是临床上全脱出牙齿再植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牙齿储存不当造成牙根表面牙周膜细胞活性的丧失。再植牙理想的愈合方式为牙周膜愈合,维持牙根表面或牙槽窝内残存细胞的活性是愈合的关键。参与牙周膜愈合的干细胞包括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根尖牙乳头干细胞、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其中PDLSCs具备较强的牙周再生潜能,是牙周膜愈合重要的干细胞源。理想的全脱出牙齿储存液应具有长时间保持细胞活性的作用。Hank’s平衡盐溶液(Hank’s balanced salt solution,HBSS)是国际牙外伤协会推荐的全脱出牙齿储存液,但其保存细胞活性的时间有限,并未得到广泛应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 from placenta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DMSCs-CM)富含多种生长因子,具有保持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并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本实验旨在比较PDMSCs-CM与HBSS对PDLSCs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寻找更为理想的全脱出牙齿储存液,促进牙周膜愈合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PDLSCs,流式细胞术检测PDLSCs表面标记物CD146、CD105、CD73、CD31、CD34的表达,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实验检测PDLSCs多向分化能力;制备常规培养基(对照组)、PDMSCs-CM和HBSS,并对三种溶液进行pH值测定;分别用三种溶液培养PDLSCs,CCK-8检测0 h、6 h、12 h、24 h、48 h、72 h时PDLSCs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0 h、6 h、12 h、24 h、48 h时PDLSCs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比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细胞增殖率、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均数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牙周膜组织经酶消化后,原代培养的PDLSCs贴壁生长,呈梭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物,经成骨、成脂诱导培养后分别形成矿化结节和脂滴;PDMSCs-CM和HBSS的pH值均为中性,与常规培养基无显著性差异(P>0.05);PDMSCs-CM和HBSS培养PDLSCs后,镜下观察发现HBSS组PDLSCs从12 h开始细胞形态异常,细胞数目减少,PDMSCs-CM组PDLSCs细胞正常生长,数目和形态与对照组相似;CCK8结果显示HBSS组PDLSCs从12 h开始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PDMSCs-CM组PDLSCs从72 h开始,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但仍能保持增殖状态直至检测终点;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HBSS组PDLSCs的G2+S期所占比例较低,而G1期比例较高,在24 h时与对照组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PDMSCs-CM组PDLSCs的G2+S期所占比例从12 h开始升高,至48h时比例最高,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HBSS组PDLSCs从12 h开始出现细胞凋亡,48 h时细胞凋亡率达64.17%±4.6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DMSCs-CM组PDLSCs细胞凋亡率在检测时间内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HBSS相比,PDMSCs-CM能够在较长时间内(达48小时)维持PDLSCs的活性和增殖能力,有望作为全脱出牙齿储存液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