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水联运港口堆场混堆方式下的装卸作业优化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在复合型国际物流通道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成为我国货运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铁水联运一定程度上高了港口作业的复杂度,对港口作业组织出新的要求。在“十四五”加快绿色港口建设的目标指导下,如何使得铁水联运港口在升多式联运全程一体化服务的同时,兼顾作业效率和环境效益,是当前亟需探讨的问题。本文围绕低碳背景下基于铁水联运港口堆场混堆方式的装卸作业优化问题展开研究,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构建铁水联运港口堆场混堆方式下的装卸作业优化理论框架。针对铁路入港后铁水联运港口的资源构成等基本情况,分析集装箱在港口的基本作业流程,明确论文的主要研究场景和研究对象,确定论文主要研究的问题,一是集卡到达时间序列已知时,场吊的作业计划优化;二是集卡到达时间序列未知时,场吊和集卡的作业衔接优化。在此基础上,出铁水联运港口堆场混堆方式下的装卸作业优化框架。(2)构建铁水联运港口堆场混堆方式下的装卸作业优化模型。从作业效率和环境效益两个优化角度出发,以最小化任务的总完工时间和最小化作业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为优化目标,考虑堆场中场吊的实际作业条件约束,构建铁水联运港口堆场混堆方式下的双目标调度优化模型,并根据模型特点,设计改进的多目标进化遗传算法。(3)分析设备调度计划与设备数量变化的耦合协调关系。首先,在本文的模型与算法的基础上,分析最佳调度方案下,分析场吊和集卡数量的变化对不同维度子目标函数的影响。其次,分析设备调度计划与设备数量变化对系统整体的作用,以及对不同维度子目标函数的影响。最后,分析在论文算例场景下,使得目标函数最优的设备数量,和效益上最优的设备数量。本文以铁水联运港口堆场混堆方式下的装卸作业计划为研究对象,从高效调度和低碳排放角度开展研究,构建的模型与设计的算法可以为操作人员供现实参考,得到的结论可以丰富铁水联运港口运营策略。全文共有图58幅,表21个,参考文献75篇。
其他文献
断层破碎带是山岭隧道修建过程中常见地质,隧道在穿越断层破碎带时经常会发生变形量过大,导致隧道在修建过程中出现初支侵限甚至坍塌,大大增加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施工成本,因此对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影响带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及变形控制标准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为后续的类似工程做出参考。本文依托东天山特长公路隧道穿越F2断层破碎带大变形段,对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台阶法施工时初支变形机理及变形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拼车在不增加城市基础设施负荷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发挥车辆运力,提高车辆座位利用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人们提供高效的出行服务。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拼车出行成为可能。在拼车模式下,如何提高乘客总体出行效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现有关于打车服务的研究分为两类:一对一模式和多对一模式,多对一模式即拼车模式。一对一模式下,针对请求与车辆动态匹配策略的研究很多,但拼车模式下的相关研究还存在空白。
作为一种绿色环保且运营成本较低的新型车辆,电动公交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共交通,以解决城市污染以及能源消耗等问题。随着电动公交的推广,大多数城市会存在电动公交和燃油公交混合运营的情况,如何对混合公交运营系统进行合理的车辆配置以及行车计划编制成为关键问题。混合公交运营系统的运营状况与车辆配置和行车计划紧密相关,但目前对混合公交运营系统的车辆配置和行车计划问题研究较少,尤其缺少结合数据分析的优化研究。
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加深,交通拥堵问题和交通碳排放问题日益凸显,限制了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需求管理措施能够调控路网的出行需求和影响出行者的出行行为,达到管理者所期望的路网流量分布状态,从而实现减少交通碳排放和缓解交通拥堵的目标。本文分别研究了排放因子和排放容量不确定条件下的减排收费方案和混合自动驾驶环境下低碳目标导向的电子路票管理策略。结合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最优化理论、不确定规划及双层规划等方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堵不仅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还会引起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多方面问题。从交通工程的角度来说,最简单高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对路网中的关键交叉口进行信号控制优化。而主干路承载了路网中大量的交通流量,在高峰时段常常会出现因车流激增导致车辆排队拥堵的现象。因此,缓解城市路网的交通压力,实施干线信号协调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干线信号协调
考虑到桥墩和支座的非线性行为对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及调谐惯质阻尼器(TID)减震性能有明显影响。而目前针对连续梁桥减震的TID优化研究,大多在桥墩弹性状态下并忽略了支座的滞回性能。为此,本文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开展考虑桥墩和支座的滞回性能对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和对TID减震优化设计影响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以三跨连续梁桥双自由度简化模型为研究对象,用Bouc-wen模型来表达摩擦摆支座(FPS)的滞
在我国西南部山区修建的铁路隧道中,井壁经常出现片帮、坍塌及突水等灾害,不仅影响了施工进度,还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本文依托高丽贡山铁路隧道1号竖井副井工程,该副井井深764.74m,地处强风化及弱风化混合状花岗岩地层,且富含基岩裂隙水,弱风化基岩段和马头门段衬砌出现多条宽度较大的裂缝,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水压深竖井衬砌受力特征及支护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
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发,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是历年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重难点。随着海量交通信息数据的获取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研究者关注基于短时交通流的高速公路实时事故风险的研究。但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少有考虑不同时间条件下交通流动态变化特征与交通事故风险之间的关系,忽略了时间因素(工作日和休息日)对高速公路事故征兆因子识别、实时事故风险预测的影响
天然河流中的洪水是非恒定流,洪水对桥梁墩台基础的过度冲刷是导致涉水桥梁水毁的重要原因。现有桥墩局部冲刷深度预测理论及方法主要依据恒定流作用下的研究结果而建立的,为有效提升非恒定流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预测精度,本文采用实测洪水资料分析和三维水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恒定流及非恒定流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过程及机理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典型河流的实测洪水资料,对天然河流洪水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保障列车运营安全是铁路运输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火灾是高速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最易发生、最危险、造成损失最大的灾害之一。高速列车车厢内部着火后,车窗玻璃可能被乘客敲碎或受热破裂形成通风口,进而形成开口火溢流,加之隧道纵向通风的作用,容易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隧道结构损坏,因此对隧道内高速列车开口火溢流的行为特性研究可以为高速列车的应急处置和救援提供理论指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