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BT模式在国外发达国家的运作,并取得巨大的成功,BT模式逐渐走入了发展中国家的视野。菲律宾政府就BT模式的项目建设进行了单独的立法,越南国会更是对如何具体的应用BT模式开启了独特的做法。国内学者从2005年开始了对BT模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一员,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有待建设,BT模式的出现,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脚步。在随着佛山市城市基建BT项目工程、四川以BT模式融资完成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北京地铁奥运支线项目、南京地铁二号线工程等BT项目的实施并取得成功后,近年来国内更是掀起了BT模式的研究与运用的热潮。由于BT模式在我国的研究与运用的时间相对较短,国内对于BT模式许多的问题还有待解决,如BT模式的法律健全,风险评估与防范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对BT项目的投资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对BT项目的投资风险因素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并通过在BT专业领域中人员对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项目的影响程度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做了调查,得出了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风险因素主要为回购拖延风险,政府信用风险以及政府领导层变更风险等。在风险评估环节,采用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整个项目的风险做了评估。以深圳地铁5号线为案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评价,对评估模型做了验证,并在案例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以下几点所得及创新:第一,以描述性统计的方式对项目投资的风险因素做出了发生可能性以及影响程的排序,找出了其中的关键风险因素。第二,在原有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动态模糊综合评价,从融资、建设、回购三个时间段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对整个项目风险的评估更加准确。第三,规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解决了规范研究其结果可塑性大,但说服力不强的缺点。论文意在为投资者在参与BT项目时,提供比较完善的运作机制、以及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帮助,根据建议避免不必要的风险造成的损失。加强投资者在BT项目中预防风险的能力,保障BT模式在我姑得到更规范,更有效率的运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