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抗核抗体筛查的初步研究

来源 :贵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n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及抗核抗体(ANA)的检测,了解其体液免疫状态和自身免疫情况,以及他们与疾病进程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抑郁症患者是否具有自身免疫倾向,探索抑郁症的可能发病机制及潜在发展趋势,为抑郁症的发病、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实验室依据。  方法:所有受试者(58例抑郁症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均采集两管晨空腹静脉血(EDTA-K2抗凝管2ml、普通生化管3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抗凝全血中的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19+CD5+B1淋巴细胞、CD19+CD5-B2淋巴细胞、CD19+CD27-初始 B淋巴细胞、CD19+CD27+记忆性 B淋巴细胞和CD19+CD27+CD38+浆母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血清 ANA,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不同抑郁程度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外周血初始B淋巴细胞、记忆性B淋巴细胞和浆母细胞的水平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轻度抑郁组的初始B淋巴细胞较健康对照组偏高、记忆性 B淋巴细胞和浆母细胞偏低,而中度、重度抑郁组则与之相反,其他各B淋巴细胞亚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多重比较中,轻度与中度抑郁组之间的初始B淋巴细胞、记忆性B淋巴细胞和浆母细胞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病程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外周血各 B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抑郁组的血清ANA筛查阳性率(32.8%)较健康对照组(13.3%)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抑郁程度组之间的血清 ANA筛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只有中度抑郁组的ANA筛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病程组之间及其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清ANA筛查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抑郁症患者外周血初始B淋巴细胞、记忆性B淋巴细胞和浆母细胞水平异常,体液免疫应答加强;  2)抑郁症患者血清ANA阳性率偏高,具有自身免疫倾向;  3)抑郁症患者体液免疫负向调节作用可能随着抑郁程度加重而加强;  4)B淋巴细胞亚群及ANA与抑郁症患者的病程无明显关联。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王富盛(1988-),男,福建上杭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2  司马相如,东汉文学家,字长卿,四川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写到:“相如既学,幕蔺相如之为人也,更名相如。”说的是,司马相如其名最初并非司马相如,后因仰慕战国名士蔺相如而易名。年少
摘 要:饮酒诗是中国古诗题材之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将酒作为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意象。李白将“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作为自己的口号,用酒魂彰显自己狂放不羁的自由人格。下面将分析陶渊明与李白饮酒的原因。  关键词:陶渊明;李白;饮酒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1  众所周知,陶渊明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SCys C)水平,为临床新生儿肾功能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384例同期不同胎龄新生儿纳入该研究,按胎龄分为三组,早期早产儿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感现状;比较不同社会特征的患者孤独感的差异性;探讨患者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尊、自我效能及病耻感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
摘 要:屈原与司马迁面对类似的困境却做出了不同选择:三闾大夫的死给后世带来的不仅仅是端午节,更多的是文化意义和爱国情怀;而太史公的活给后世留下了的《史记》和正直敢言的精神。伟人的不同选择,给后世留下无尽思考。二者的选择有其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并反映了其人格魅力。  关键词:屈原;司马迁;生死观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