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皮肤移植法鉴定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gar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3-4月龄五指山小型猪(WZSP)近交系的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进行了自体皮肤移植和异体皮肤移植的观察实验。重点观察异体皮肤移植和自体皮肤移植术后,WZSP的存活、移植皮片的存活以及移植后28天内局部和全身有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在12头雌性和雄性WZSP近交系的异体和自体皮肤移植实验的观察期间,从取皮、植皮、缝合、打包、包扎固定整个手术过程中完成顺利。所有WZSP近交系均未出现呼吸、心率等生命指征异常,直到术后28天实验结束各组动物体温、饮食正常,创面移植皮生长粘附良好,早期创面无明显感染,红肿、溶解、脱落和坏死等不良现象。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皮肤移植后的前7-14天,见移植创面皮肤转红润,表明皮肤血运建立良好,移植皮肤的存活率均在100%;移植创面无明显红肿、渗出、水泡、脱屑、脱落、溃疡、坏死等急性排斥反应现象;血浆中IL-4和IL-2含量,显示两组移植后与移植前无显著性增加或降低,且两者间也无显著性差异。全血淋巴细胞CD4+、CD8+百分率及其CD4+/CD8+的比值变化,在移植后14天有所降低,但未见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其动态变化基本一致。组织学检查未见两组间有明显的差异,两组移植后第7天CD4+的表达虽有所增强,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移植14天以后,两组移植皮肤略变暗,但大体观察其存活率均在80%以上,且未见移植皮肤肿胀,渗出、水泡、脱屑、溶解和坏死等后期排斥反应明显体征。血浆IL-4和IL-2浓度的变化在移植后各时间点与移植前无显著性差异。全血淋巴细胞CD4+、CD8+的比值在移植后21天和28天两组均较移植前显示有所降低,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别;组织学检测两组间亦未见明显的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两组在移植后期也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异体移植和自体移植两组之间移植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显示,异体移植组与自体移植组一样,从术后当天到28天实验结束,未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现象。由此得出:(1)本实验成功制备了WZSP近交系皮肤异体和自体移植模型,获得系统的、较为可靠的实验数据;(2)在本实验条件下,WZSP近交系的自体和异体移植皮均未发生早期和晚期移植皮明显排斥的现象;(3)通过本实验建立了WZSP近交系皮肤移植是否发生免疫排异反应的检测、鉴定技术,并获得系统的、较为可靠的实验测定数据。为今后利用皮肤移植技术开展近交系猪检测、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飞机机体积冰对飞机飞行安全危害严重,引起飞机机体积冰最重要的因素是环境中存在过冷水。目前积冰探测方法主要通过受感器结冰情况来进行结冰探测,无法进行提前预警。因此远距离探测过冷水含量对提前预警飞机积冰和提高飞机飞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偏振光照射在球形粒子和非球形粒子上的不同退偏振特性的原理进行过冷水的测量。通过与谐振式结冰信号器对比飞行试验验证,该系统可对过冷水进行远距离探测,可在飞机进入积冰环
谱模式是当今数值预报、气候变化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改进谱方法的精度、效率对数值预报的发展可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谱方法最核心的两部分,即对非线性项谱系数计算方法及半隐式时间积分格式数值计算方案的应用,全集中体现于在谱空间进行的动力过程求解上。但近三十多年来,以上两方面的研究却较少。本文新设计了一个满足大气全球能量积分守恒等基本性质的谱模式动力学求解框架,并利用此动力模式,重点研究了谱模式中
反极性电荷结构是多发在强风暴系统中的一种电荷结构配置,它在强风暴的特殊阶段出现,是强风暴中正地闪大量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往往与灾害性天气相联系,然而这种电荷结构的形成原因尚未有清晰的结论。热带气旋中也被认为有反极性电荷结构存在,而研究热带气旋的起电,也有利于进一步理解热带气旋中闪电活动的特征。本文进一步发展了中尺度起电放电模式WRF-Electric,并利用该模式研究了强风暴和热带气旋两类天
乘车儿童的出行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文章调研了儿童乘坐私家车出行时由于缺少安全监测和娱乐陪伴导致的安全隐患,指出了车内儿童交互产品设计的必要性。并以情感化设计方法为理论基础,分别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三个层面分析了不同年龄段的车内儿童的设计需求,并提出了综合安全性和娱乐性的设计实践,不仅能够优化儿童的乘车体验,更能为驾车家长提供安全感,减少儿童乘车出行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本研究在前期PCR介导的信号标签随机突变库基础上,以感染小鼠为模型,筛选鉴定流产布鲁菌毒力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布鲁菌毒力相关基因的功能,构建了一系列用于布鲁菌克隆和表达外源基因的质粒。之后,对布鲁菌一个LysR家族调控子的功能进行详细阐明,为布鲁菌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共获得56株流产布鲁菌减毒突变株,鉴定53个毒力相关基因,其中,39个是本研究中新鉴定的基因。2.注释53
本文利用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III)2015-2016年土壤湿度自动站观测资料和我国自动雨量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夏季土壤湿度的动力学特征,并结合地面气象站逐日土壤温度资料,评估了多套青藏高原暖季(4-10月)土壤湿度产品(ERA5、ERA-Interim、MERRA-2、CFSv2和NOAH2.1)。主要结论如下:(1)青藏高原土壤湿度西部偏干
无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检测,还是气候变化的原因判别,都依赖可靠的长序列地面气温观测资料。目前,城市化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球陆地区域地面气温观测资料中系统误差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在我国的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所用的基础资料一般来自于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基准气候站(本文简称国家站)。已有的区域研究表明,这个观测网的地面气温资料序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系统偏差。因此,如何在全国范围
基于ECMWF再分析资料、我国台站降水和气温资料,从夏季高原季风环流系统特点出发,定义了能较好表征高原夏季风环流变化的特征指数。通过合成分析、相关分析、Morlet小波分析、曲线拟合等分析方法,分析了高原夏季风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揭示了高原夏季风强弱异常时的环流特征及高原夏季风对中国夏季气候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高原夏季风与华西秋雨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南亚高压东西位置异常与高原夏季风的关系,并分析
伴随着我国14亿人口和大气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以及持续4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北京及其周边地区(BIV)秋冬季的持续性气溶胶污染事件(HPEs)在不断增加,并于2013年达到峰值。特别是从2013年至2017年,中国政府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称为“大气国十条”)并在2017年之前大幅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自2017年以后,是否仍会出现HPEs?以及在HPE的中期,是否还会出现PM2.5爆发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