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123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病情况,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探究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重视慢性乙肝患者心理健康干预,提高慢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门诊,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当场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并回收,收集乙肝患者临床信息填写自制调查表,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调查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收入、临床检查、是否抗病毒、家族史、病程以及相关心理因素调查等信息)。同期按3:1比例随机抽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门诊体检的非乙肝人群进行SDS问卷调查。将调查问卷搜集的数据整理、录入并进行赋值。统计分析应用SPSS23.0软件,所有结果均为计算机直接输出。计数资料用例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采用方差分析;乙肝患者抑郁障碍相关影响因素采用相关性检验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慢性乙肝合并抑郁障碍的调查情况1.1在本次调查中,共向慢性乙肝群体发放350份问卷,有效问卷316份,向非乙肝群体发放115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1.2 316例慢性乙肝患者中,无抑郁165例(52.2%),抑郁151例(47.8%),其中轻度抑郁113例(35.7%),中度抑郁29例(9.1%),重度抑郁9例(2.8%)。非乙肝人群中无抑郁76例(76%),抑郁24例(24%),其中轻度抑郁21例(21%),中度抑郁2例(2%),重度抑郁1例(1%)。1.3慢性乙肝人群SDS评分为49.70±12.25分,非乙肝人群SDS评分为41.96±10.70分,乙肝人群抑郁情况重于非乙肝人群(F=32.15,P<0.001)。1.4慢性乙肝人群在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性心理障碍4个维度上均值均高于非乙肝人群(F=47.80,P<0.001;F=68.88,P<0.001;F=20.34,P<0.001;F=15.76,P<0.001)。2慢性乙肝合并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2.1在慢性乙肝合并抑郁障碍的相关性检验中,性别与抑郁成负相关关系(r=-0.384,P<0.01),女性更容易合并抑郁障碍;收入与抑郁成正相关关系(r=0.137,P<0.05),收入低的个体更容易合并抑郁障碍;学历与抑郁成正相关关系(r=0.200,P<0.01),学历越低的个体越容易合并抑郁障碍。年龄、HBe Ag阳性、是否抗病毒以及HBV-DNA复制高低与抑郁障碍发生情况没有显著关系(P>0.05)。2.2在慢性乙肝合并抑郁障碍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中,性别与抑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β=-0.367,t=-0.710,P<0.001),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合并抑郁障碍;学历与抑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0.125,t=3.40,P<0.001),学历越低的个体越容易合并抑郁障碍;肝炎程度与抑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0.298,t=5.08,P<0.001),肝炎程度越重抑郁障碍越明显;病程与抑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0.208,t=5.31,P<0.001),病程越长抑郁障碍越严重;家族史与抑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0.423,t=11.99,P<0.001),有家族史的个体更容易合并抑郁障碍;担心疾病进展与抑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0.0948,t=2.26,P<0.001),越担心疾病进展的个体越容易合并抑郁障碍;治疗信心与抑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β=-0.585,t=-17.30,P<0.001),患者对治疗越有信心,越不容易合并抑郁障碍;医药负担在回归模型中效果不显著,医药负担与抑郁障碍无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3慢性乙肝合并抑郁障碍中医证型分布特点3.1在本次调查316例慢性乙肝患者的各中医证型人数中,由多到少依次为肝郁脾虚(103例,32.5%),湿热内结(101例,31.9%),瘀血阻络(49例15.5%),肝肾阴虚(37例,11.7%),脾肾阳虚(26例,8.2%)。3.2在慢性乙肝患者的各中医证型中,无抑郁的人数所占百分比由多到少依次为湿热内结(66例,65.34%),脾肾阳虚(15例,57.69%),瘀血阻络(24例,48.97%),肝郁脾虚(45例43.68%),肝肾阴虚(15例,40.54%);轻度抑郁人数所占百分比由多到少依次为肝郁脾虚(50例,48.54%),肝肾阴虚(14例,37.83%),瘀血阻络(17例,34.69%),湿热内结(27例,26.73%),脾肾阳虚(5例,19.23%);中度抑郁人数所占百分比由多到少依次为脾肾阳虚(5例,19.23%),肝肾阴虚(5例,13.51%),瘀血阻络(6例,12.24%),湿热内结(8例,7.92%),肝郁脾虚(5例,4.85%);重度抑郁人数所占百分比由多到少依次为肝肾阴虚(3例,8.1%),瘀血阻络(2例,4.08%),脾肾阳虚(1例,3.84%),肝郁脾虚(3例,2.91%),湿热内结(0例,0%)。各证型与抑郁障碍情况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11.168,P<0.05)。结论:1.本次调查316例慢性乙肝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为47.8%,高于非乙肝人群抑郁障碍发生率。2.慢性乙肝人群抑郁障碍程度高于非乙肝人群,并且在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性心理障碍4个维度上均明显异常于非乙肝人群。3.慢性乙肝患者中,女性、收入低、学历低、肝炎程度重、病程长、有家族史的患者越容易合并抑郁障碍,对疾病担心程度越轻、治疗信心越强越不容易合并抑郁障碍。4.慢性乙肝各证型患者中均存在抑郁障碍,各证型之间抑郁障碍的程度分布不同。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3D视频被不断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目前最先进的3D-HEVC是高性能视频编码标准HEVC的扩展,比HEVC实现了更高的压缩效率。3D-HEVC继承了HEVC的四叉树划分结构,并引进DMMs针对尖锐边缘编码,极大地提高了编码效率,但是同时也增加了编码时间复杂度。为了降低视频编码时间,本文从深度图帧内预测模式选择、深度图编码单元尺寸选择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为了减少帧内预测模式较多导致的编码
核酸是遗传和病理分析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活性分子,核酸的检测与确定对于癌症的早期检测和医学诊断尤其必要。因此,本论文基于G-三链体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构建了几种高灵敏的荧
光无线融合接入网络有效融合低成本、高带宽和高可靠的光网络与高移动性、高灵活性的无线网络成为移动边缘计算系统的网络构架重要解决方案之一。研究表明,接入网产生的能耗占据整个通信网能耗的较大比重,并且随着5G应用的普及通信设备数量指数级的增长,其能耗也将继续增大。光无线融合接入网络存在光网络单元利用率低,数据传输过程中控制开销较大的问题,如何在保障网络性能和卸载效率的基础上降低整个网能耗是光无线融合接入
随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商业化的逐渐成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移动终端数量正逐年飞速增长。移动终端的普及一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导致私密信息暴露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在诸多涉密场合配置一个能中断目标终端通信的管控系统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本文旨在搭建一个能够获取指定目标身份信息和具有终端识别功能的管控系统,并对其控制信道检测算法进行优化从而提
在工业控制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被控对象都是非线性的。例如,球磨机系统、水灌液位控制系统和风洞系统等。将传统的线性控制方案应用在这些非线性系统上很难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目的回顾性分析衡阳市不同类型甲状腺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超声特征及病理学特点,并研究相关致病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类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华医院、衡阳市中心医院四家三甲医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经手术确诊为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各类型甲状腺癌[1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12
伴随着社会进步和无线通信的发展,人们对于高速信息通信的愿望越发强烈,但受到频谱资源的限制,人们开始寻求更加高效的信号处理方法来实现高速率的数据传输。MIMO技术和大规模MIMO技术由于具有良好的抗多径衰落性质和较高的频谱利用率,被视为无线通信理论的重大发现。这其中,预编码技术作为MIMO下行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能有效地增强期望信号,同时能够抑制用户之间的同信道干扰。而另一方面,空时码技术是在传送方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Wirelesssensornetworks)具有节点成本低、能耗低、组网能力强和部署维护简单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资源受限、人迹罕至的复杂环境中,如战场或野生动物保护区。在此类监测应用中,数据采集的对象需要重点保护,若他们的位置被攻击者获知,将对监测目标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进而导致无法估计的后果。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源节点位置隐私保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当前对抗被动的外部
背景: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位居世界前列,但现有治疗疗效有限,新的治疗方式亟待被发现。人源性组织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PDX)已被证明能够保留原有肿瘤异质性、分子病理特征,更加贴近临床,成为药敏检测、新药临床前研究的重要平台。乙烷硒啉(1,2-[bis(1,2-benzisoselenazolone-3(2H)-ketone)]ethane,BBSKE)已被
背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逐渐升高,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生命长度、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