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素有移民国家之称。自五月花号登陆起,各地移民在美洲大陆建立起新的国家。美国走向稳步发展之路的同时,早期移民,即十九世纪中叶前到达的欧洲移民成为美国公民,将自己与后期移民区分开来,如十九世纪中期淘金移民、修建铁路的华工,以及二十世纪后期柬埔寨难民。他们利用社会服务和福利政策,使后来登陆美国的新移民接受已经形成的主流价值观。自十九世纪末期开始,福利机构、社会团体或移民社区纷纷成立,提供各类社会服务。社会工作者大多数由中产阶级女性构成,他们多为白人女性,也有其他种族的早期移民,通过前期积累奋斗,已经步入中产阶级。他们不仅关心解决移民家庭遇到的问题,还是国家福利政策的执行者。本文认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中产阶级社工提供了人道主义帮助,为移民女性提供住房、儿童照护、语言培训等,同时他们利用美国的社会服务和福利政策,通过影响女性移民进而对整个移民社区进行渗透和改造,在吸收移民进入美国的主流信仰体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中产阶级社工如何将中产阶级信念加诸于移民女性,他们怎样通过社会工作及服务达到这一目的,并评价这种行为的影响。为探究以上问题,本研究选取十九世纪世纪至二十世纪间,不同时期、不同种族的三个当时着有影响力的移民社区,即芝加哥欧洲移民的赫尔馆、旧金山唐人街和旧金山海湾区柬埔寨社区,进行比较研究,分别聚焦白人移民、华裔移民和亚裔移民的生活。研究将对描述三个社区的一手、二手材料进行解读;研究采用历史研究的视角。第三章分析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期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背景以及特点。第四章采用克里斯蒂·安德森对社会工作的分类将社工服务种类归类,通过解读一手和二手资料,归纳出三个社区在人道关怀、技能培训、咨询服务和法律法规等四个方面的社工服务。第五章将着重讨论本文的发现,即中产阶级如何将他们的价值体系加诸移民工人阶级,在肯定人道援助的前提下,讨论其负面影响。分析得出,这些中产阶级女性对移民工人阶级女性在衣食住行、工作条件和谋生手段上给予人道关怀,解决基本生存和生活保障;然而他们也以其中一些援助服务为条件,要求移民女性遵纪守法,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实现独立、自信务实,倡导核心家庭、皈依基督教等等。一方面,中产阶级并未站在与工人阶级平等对话的前提下,他们利用这些社会服务在以不同方式按照中产阶级的标准塑造着移民妇女的价值观。她们帮助移民妇女,也在影响女性移民的自我意识、家庭角色和社会地位。另一方面,美国社会中,社工这样强加的价值观正反映了他们认为美国自身主流价值体系优于其他民族文化的观点。通过把移民融入美国的适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化”,使他们长期处于需要“改造”的群体,这正反映了美国凌驾于他国文化的霸权性。这种有条件的社工服务,无论从阶级还是从文化上看,都是单向的、霸权的。本文借鉴《遭遇发展:第三世界的形成与瓦解》中的“问题化”理论,指出社工服务将美国文化和中产阶级价值观强加给工人阶级移民。社会福利发现和制造了“问题”,并迫使移民女性成为社会服务计划和项目中需要救助的群体,而其中隐含的正是美国的“内部殖民”理念和美国文化凌驾于他国的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可以说,在援助的同时,社工们在宣传倡导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他们把移民女性看作影响整个移民社区的工具,作为社会福利系统的一部分,社会工作将中产阶级信念施加于工人阶级,在给予帮助的同时,也使得移民女性无法以工人阶级特有的身份自立,并未尊重她们自由选择思想文化的自由,影响移民女性的家庭、社区及母国的文化,也有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通过对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社工服务的梳理,本文试图为理解美国移民社区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更重要的是,总结美国移民社区内社工服务及福利系统的发展演变,并客观评价其对移民的积极和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