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初步构建了若干以人为核心的智慧城市,而人物身份识别与验证是智慧城市中重要环节之一。以人脸识别为核心的刷脸技术,因具有用户交互方便、准确率高、非接触式、适合远程核身等特点,成为当前被普遍看好的互联网安全保障技术。近年来,人脸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大幅度提升了识别与验证精度,甚至在某些数据集上超过了人类的表现,从而为该项技术的切实应用奠定了基础。目前,人脸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门禁、考勤、银行网络支付等领域,并尝试应用于公共安防、金融安全等。然而,随着应用范围的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涉及到公共财产安全的应用,对人脸识别与验证的精确度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为该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比如,如何应对复杂自然环境中人脸验证精度不足的问题;如何在人脸图像的画质低下的条件下保持识别准确率;如何尽最大可能降低光照环境、人脸姿态、表情、年龄等因素的变化对人脸识别精度的影响等。为应对人脸技术所面临的上述挑战,本论文研究基于度量学习的人脸验证算法以及年龄无关人脸识别算法。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个基于Sigmoid函数的非线性人脸验证模型。本论文考虑人脸验证即判断两张脸是否来自同一个人的问题。尽管相关工作很多,但面对照片拍摄过程中的变化,如光照、姿态、表情、遮挡等,人脸验证技术仍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提出的方法基于这样一个目标:具有相同标签的人脸对的相似性尽可能的大,不同标签的人脸对相似性尽可能的小。为此,本方法将相似性函数与Mahalanobis距离相结合,并用Sigmoid函数进行投影,得到度量函数。该函数有如下两个特点:(1)对类内变化具有判别性;(2)对类间变化(如姿态、光照、表情)具有不变性。此外,该模型的优化函数是凸的,这就保证了其全局最优解。同时,该度量的非线性使其在处理异构数据时比线性度量更加鲁棒。在LFW数据集上获得的人脸验证准确率优于代表性的人脸验证算法。2.提出了一个受特征脸启发的年龄无关人脸识别模型(Eigen-Aging Reference Coding,EARC)。通过年龄无关人脸识别方法CARC的观察,发现如下三个问题:(1)参考集很大,原因在于其要涵盖不同的年龄、性别、种族等,这会导致编码特征的信息冗余,影响人脸识别的结果;(2)计算量过大,无法充分利用所有的训练数据;(3)在稀疏编码中,CARC只使用了局部约束来保证光滑性,而未考虑全局约束的作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个新的本征年龄参考集编码方法。受特征脸(Eigenface)的启发,本方法将利用PCA来减少参考集中特征的个数,选出更具代表性的若干个特征用作参考集,从而降低编码特征的维度,在提升算法准确率的同时大大地降低了整个编码过程的计算量,从而大幅提升了算法的计算速度。3.提出了一个基于鲁棒特征投影的年龄无关人脸识别模型(Feature Mapping and Encoding Method,FMEM)。在自动人脸识别中,一个显著的障碍是大的年龄跨度,随着年龄的变化,人脸特征也会发生显著变化,这就为特征对年龄引起人脸变化的鲁棒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近几年涌现出很多有前景的人脸识别算法,但由年龄变化引起的显著的类内变化仍然是一个大的挑战。本文集中于去除人脸特征中与年龄相关的信息,得到年龄无关的人脸特征。为此,本文提出学习一个特征映射,将原人脸特征映射到一个对噪声和由年龄引起的类内变化较为鲁棒的特征空间,然后将新特征进一步编码,得到最终的年龄无关人脸表示。在数据集CACD和MORPH上的识别结果表明了本文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同时,为了检验方法的通用性,本文还将方法应用到深度特征上,实验结果在浅层特征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与CARC导致深度特征识别准确率下降不同,本文方法将深度特征的准确率又提升了若干个百分点。此外,在CACD-VS数据集上,本方法结合深度特征的准确率超过了人工结合投票的准确率。
其他文献
轿车车身结构设计是一个集汽车碰撞安全性、振动、噪声以及舒适性为一体的复杂系统优化设计问题。在其设计过程中,设计变量多、非线性程度强、优化求解困难,常用的优化设计算法无法有效寻得可行的优化解。本文针对轿车车身复杂优化设计问题,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利用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技术,通过研究粒子种群空间位置分布控制方法、种群多样性保持机制、基于灵敏度分析的优化域识别方法以及考虑优化问题特点的车身优化设计总体框
中国的轨道交通日均载客量基数大,并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该现象导致列车系统的运营成本增加,安全保障需求有所提高。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轨道交通的智能化运营有极大促进作用。时刻表的优化算法作为智能化运营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势在于它直接挂载于自动列车驾驶系统,不需要修改系统的原始结构,就能实现降低列车运行能耗的目的,具有投入成本低与安全隐患小的特点。自动列车驾驶系统不仅需要为每辆列车制定差异化
声表面波(SAW)传感器可以在无线无源的状态下工作,在转轴扭矩测量方面具有独到优势,能够避免传统扭矩测量中的能量供给和信号传输的问题,因而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展SAW扭矩传感器方面的研究,但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在SAW扭矩敏感机理与理论模型、回波信号获取与频率估计、实时性、准确性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这阻碍了SAW扭矩传感器发展和实用化进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学建模和实验验证等手段
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教学成为推动教育变革及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混合教学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实证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有必要探究混合教学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循证研究的元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21年9月的106篇国内外实验和准实验研究进行量化分析,系统检验混合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发现:1)纳入研究的样本总效应量为0.669(n=142),表明混合教学对学生学习成效具有中
激光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得激光的光强不断增加,还使得它的脉冲宽度不断减小。超强激光可以在单个光学周期内将电子的运动加速到接近光速,为人类探索极端条件下的基本物理规律提供了条件;超快激光则可以分辨极短时间尺度上带电粒子的运动,为人类带来了捕捉微观世界动力学过程的超快摄像机。本文主要研究激光与简单原子、分子、自由电子的相互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我们研究了红外激光场中的光电子动量分布。利用Lippma
本文依托宝钢快速加热镀锌模拟实验装置,以冷轧DP590为原料,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EPMA)及拉伸实验等方法,研究了冷轧双相钢快速加热退火过程的微观组织演变机理及其对力学性能与烘烤硬化性(BH值)的影响,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研究了加热速率对冷轧双相钢DP590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热速率增加,铁素体再结晶与奥氏体相变重叠,导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由收入不平等所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然而对于经济不平等的客观描述并不能准确反映个体对于收入再分配政策的支持程度。也就是说,收入不平等程度高并不能代表个体偏好覆盖面更广的再分配政策,或者支持更高的所得税税率。从另一方面而言,个体对于再分配政策的诉求还侧重于个人观点或者偏好的表达,公众的意见表达应予以重视,理想的再分配政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一些在航空航天、国防、运载和能源等领域中起主导作用的关键零件,例如航空发动机的叶轮、诱导轮、汽轮机叶片等,对加工的效率、成形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点铣相比,侧铣加工是一种高效、高精度的加工方法。但是,目前侧铣的研究侧重于采用圆柱、圆锥等标准刀具侧铣直纹面。然而,工程中的许多叶片类零件并不是直纹面。而且,外形轮廓简单的标准刀具难以侧铣形状日益复杂的非直纹面叶片。因此,将侧铣对
目的通过研究光学定位系统和内镜系统整合的关键技术,设计符合眼眶外科要求的数字化手术模拟软件,建立基于光学定位模式的内镜导航系统,完成样机制作,经安全性检测后开展临床试验研究。方法1.基于光学定位系统和内镜系统整合的关键技术的研究、整机设备研制和专用工具开发,建立内镜导航系统,完成样机制作,并进行精确性和稳定性分析;2.将内镜导航系统应用于正常眼眶参数测量、陈旧性眼眶骨折修复和甲状腺相关眼病眶减压手
结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列第三位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化疗仍然是治疗原发性及转移性结肠癌的常用手段。然而,如何抑制结肠癌患者化疗后残存肿瘤细胞的再生长,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仍是医学界一大难题,也是导致化疗失败和病人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成为医药领域研究的重点。有关肿瘤化疗后再生长过程的机理研究虽有不少报道,但对于结肠癌化疗后肿瘤的再生长机理尚不明确,这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