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散文是一种极具个性特点的文学体裁,它包括了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等多种类型。其篇幅或长或短,语言风格各异,或质朴平实,或凝练简洁,或生动传神,因此散文被多次选进各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成为中小学生语文学习需要重点掌握的文学体裁。但是目前的散文课堂教学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由于很多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散文这一文体的特征,并且对散文文本的分析还不够深入,从而导致了散文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语文名师凭借多年的教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是一种极具个性特点的文学体裁,它包括了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等多种类型。其篇幅或长或短,语言风格各异,或质朴平实,或凝练简洁,或生动传神,因此散文被多次选进各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成为中小学生语文学习需要重点掌握的文学体裁。但是目前的散文课堂教学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由于很多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散文这一文体的特征,并且对散文文本的分析还不够深入,从而导致了散文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语文名师凭借多年的教学实践所积累的经验,不但对课堂教学已经驾轻就熟,而且对文本也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从而能够将教材里蕴含的思想感情快速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因此,本文选取程翔、于永正和窦桂梅这三位语文名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课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课例的对比分析,归纳提取出三位名师在叙事性散文教学中的精华,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包括三章内容:第一章主要内容是对《秋天的怀念》课文和课例的介绍。首先是对《秋天的怀念》的课文介绍,包括文本分析及在不同版本教材中的编排情况;然后是执教名师介绍;最后是课例介绍,包括课例背景简介以及教学流程的简单说明。本章通过对三位老师《秋天的怀念》教学的相关背景进行阐述,为课例比较研究打下坚实基础。第二章主要内容是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方面对三位老师的课例进行比较研究。在教学目标中侧重于比较三位语文老师教学目标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中侧重于分析三位老师采用的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课堂切入点、问题设计、结课方式等三部分进行比较分析。本章通过对三位名师优秀课堂的对比分析,以求提炼出其教学中体现的共同特性及其独具特色的教学精华。第三章主要内容是通过比较分析三位老师《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提炼出对教师需要提升文学素养,要根据课标、学情、文本制定教学目标,要紧扣散文文体特征、关注课堂教学主体性互动来组织教学等启示。从多个方面汲取名师课堂教学的经验,进而为语文老师提升叙事性散文教学的质量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朗读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内容。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并提出了相应的朗读要求。本论文以大同市实验小学为研究对象,借助师生问卷与访谈调研低学段学生的朗读能力与水平,通过调研结果的分析,从中探寻造成朗读教学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本文主要从教师、学生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针对低学段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出现的
通过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的不断研究,结合正在推进的语文课程改革进程,我们如果想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那就必然会对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身为高中一线教师愈发意识到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众多学者和高中一线语文教师对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是这种探索工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去验证并不断创新。传统高中语文教学往往以单篇文章为教学素材,这种教学方式无
高中生正处在提升自我的关键时期,整本书阅读可以增加学生阅读量、开拓其视野、丰富其精神,同时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之能够更好地感受语言的魅力。随着整本书阅读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落实,一线教师开始对整本书阅读进行实践,但阅读状况差强人意,这与教学中老师指导不力是密不可分的。本论文从教学实践入手进行探究,尝试为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有效的指导策略。本论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介绍了整本书阅读的研究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学科的重中之重。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肩负着传递写作知识、提升学生写作综合素养的重任。但不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的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近年来,王君以其独特的“青春语文”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新生代特级教师,她点燃了沉闷已久的语文课堂。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王君不断充实丰富教学思想,探索完善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并取
在英语已成为国际通用语的时代背景下,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高中英语教师普遍忽视高中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致使许多高中生的英语语用能力不高。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相继颁布,高中英语教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认识到培养高中生英语语用能力的重要性。本研究以参加第十一届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课的六位高中优秀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为研究语
课堂交际对外语学习有重要意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际活动会助其提高外语学习效果,但随着年龄增长,初中学生参与英语课堂的主动性降低,课堂积极发言的人数减少(余立,张烨2006)。而在较为薄弱的农村基础教育中,这种现象更应引起关注。那么在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真正的参与情况如何?阻碍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参与英语课堂的因素有什么?这值得深入探究。目前,国内有关学生课堂参与的研究主要集中与高等教育,对初中
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块作为教材设置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因此,要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综合性学习模块。但由于教学方式的桎梏以及活动安排和要求欠具体明确,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块的教学效果未尽人意。本论文是建立在对其它教材中各类综合性学习模块进行深入细致梳理的前提下,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模块所进行的探究,主要是通过对部编版六册初中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学
高中英语写作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的比重日益提升,引起了教师的关注,为高中英语教学指明了探究方向。然而,在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多以词汇、语法和句型等语言知识层面的指导为主,缺乏写作技巧方面的指导,因而学生的作文仍存在着汉语思维、语言碎片化、行文混乱、内容空洞等逻辑和结构问题。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组织写作教学的方式,其本质是将阅读思维转化为写作技巧。
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样也是增加英语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必要手段,英语阅读水平常常被用作衡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较为全面的尺度。随着高考英语的改革,阅读理解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现阶段教师和学生的迫切要求之一。然而在实际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授课模式较为单调、轻视对重难点的掌握、语篇类型分析不透彻等一系列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一方面可以将知识通过图形的方式联系起来,有逻辑地表现知识体系的生成过程并形成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捕捉发散思维并把它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所以它可以梳理阅读过程的思维活动并把思考结果整理成图表,形成文本的知识结构。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诸多方法,通过整理研究思维导图应用的理论依据,将思维导图与文本层次结合,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用以指导教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