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中生正处在提升自我的关键时期,整本书阅读可以增加学生阅读量、开拓其视野、丰富其精神,同时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之能够更好地感受语言的魅力。随着整本书阅读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落实,一线教师开始对整本书阅读进行实践,但阅读状况差强人意,这与教学中老师指导不力是密不可分的。本论文从教学实践入手进行探究,尝试为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有效的指导策略。本论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介绍了整本书阅读的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正处在提升自我的关键时期,整本书阅读可以增加学生阅读量、开拓其视野、丰富其精神,同时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之能够更好地感受语言的魅力。随着整本书阅读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落实,一线教师开始对整本书阅读进行实践,但阅读状况差强人意,这与教学中老师指导不力是密不可分的。本论文从教学实践入手进行探究,尝试为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有效的指导策略。本论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介绍了整本书阅读的研究背景、现状和意义。为了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对高中生阅读情况进行调查、访谈并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为例,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从版本选择、教学课时、教学规划三方面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整体安排并付诸实践。进而,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读前导入阶段,提出了联系导入、设疑导入和互换角色导入三点策略;阅读过程中,结合整本书阅读书目的特点,通过寻找内部线索、制定阅读计划、适度推理预测等指导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阅读后的反馈阶段,也要从内容解读和评价方式两方面,开拓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论文针对学生阅读兴趣,结合教学实际提出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有助于推进后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
其他文献
鲁迅选文教学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一方面因为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选文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作品往往又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作品对于中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文学修养和文化品格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选文作为研究对象,在将部编本与人教版、苏教版等之前“旧教材”鲁迅选文进行对比和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部编本鲁迅选文的变化
菏泽市中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肩负着向各高中学校输送优秀人才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核心,是写作的基础。2003年以来菏泽成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试验区,作为全市统一命题的中考顺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潮流,命题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2011年以来中考语文命题形式逐渐稳定,尤其现代文阅读命题在选文和试题上逐渐有章可循,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语文
随着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社会迎来了深刻变革,给各国的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旧的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新的国家治理模式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课题。在这场治理变革的浪潮中,我国也在积极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和体系完善指明了方向。中山区是大连市的经济、金融、信息、旅游中心。特殊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从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散文篇目和所占比例看,可以说散文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从实际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受散文文本、教师个人认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散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部分误区及问题,尤其是有一定时代背景的名家名篇。本文选取朱自清先生的《春》,并对于漪、余映潮、熊芳芳三位语文特级教师所执教的《春》课例进行比较研究,这是对散文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高中文言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实际状况却不容乐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大多被动接受,以及学习兴趣被消耗殆尽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思维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简便高效的信息处理方法,能让人的思维从整体但繁杂的文字性表达中解救出来,发现事物的内在关联,从而使抽象的思维逻辑化、可视化、形象化。通过将思维导图引入到高中文言文教学,可以在某
《幼儿文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专业核心课程,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其教学情况并不理想,在培养幼师的人才培养上并没有很好发挥作用。根据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探讨研究《幼儿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研究《幼儿文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教学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教学现状。并从职业技能培养的角度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幼师职业技能
吕大临是北宋理学家、金石学家、教育家,著述宏富,有《易章句》《中庸解》《礼记解》《孟子解》《论语解》等。他曾在家乡授徒,亦曾讲学于国子监。《论语解》是其对《论语》的解读,也是阐发其理学思想、教育思想并诉诸教学实践的重要文本。当前学界对吕大临《论语解》的研究多着眼于其理学思想,而对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教学思想关注不多。本文以《论语解》中的教学思想作为研究切入点,挖掘其中蕴含的语文教学价值,探究《论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古典诗歌教学历来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并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一线教师和教育教学研究者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也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当前的高中古典诗歌选文的文本解读和课堂教学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探索和解决。孙绍振的文本解读法是基于文本的微观分析方法,要求从文学文本的细微矛盾处入手,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深入探寻古典诗歌的意象和意脉,有
朗读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内容。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并提出了相应的朗读要求。本论文以大同市实验小学为研究对象,借助师生问卷与访谈调研低学段学生的朗读能力与水平,通过调研结果的分析,从中探寻造成朗读教学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本文主要从教师、学生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针对低学段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出现的
通过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的不断研究,结合正在推进的语文课程改革进程,我们如果想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那就必然会对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身为高中一线教师愈发意识到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众多学者和高中一线语文教师对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是这种探索工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去验证并不断创新。传统高中语文教学往往以单篇文章为教学素材,这种教学方式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