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耦合的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区域中心的规划探究——以西安土门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和城市中心区在分类等级、人流集散、区位优势、用地特性、城市外部空间形态等特性方面具有相似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国内外许多建设副中心的成功实践经验都表明把轨道交通站点和城市中心区结合设置、规划前期站点周边地区的良好城市设计有助于实现二者协调互补、相互支撑的优势。  本文主要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包括第三和第四章内容。首先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案例,试图从特性对比的视角切入分析轨道交通站点和城市中心固有的相似性、一致性特点,说明二者结合设置实现“空间耦合”的必要性;其次,筛选相关影响因子构建了理想“空间耦合”的目标体系;阐明“空间耦合”的概念即二者在空间上以“邻近性”、“可达性”原则布置、取得协同共进、优势互补发展的动态过程。再次,站点与中心区“空间耦合”如何与规划产生直接的对接。在构建微观层面的空间耦合目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区位和发展阶段的区域中心划分了站点与中心区理想“空间耦合”的两种不同发展模式,分别是:轨道交通站点“匹配支撑”城市区域中心的发展模式和二者互相协调的“优化引导”的互动发展模式。另外,从整个城市的宏观角度考虑,探讨如何把各级站点和各级城市中心区规划充分结合起来,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耦合体系,促进城市的低碳运行,并阐明了宏观网络耦合评价方法及如何利用评价结构对城市空间结构发挥引导作用。文章第五章内容是第二部分实证分析,以前两章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为基础,对土门城市区域中心的现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所构建的空间耦合目标体系为指导,为未来该区域中心和周边站点形成良好的空间耦合提出适当的规划调整及发展策略建议。
其他文献
社区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公园类型。由于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交往空间的缺乏,社区公园建设如雨后春笋正在不断兴起。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并固化,城乡关系长期处于“以乡养城”的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城乡居民观念的转变,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显著加快,中国
休闲农业是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伴随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休闲农业已经成为旅游产业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休闲农业园区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她有着八千年的文明史——磁山文化,三千年的都城史——赵国古都。在这里留存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并成为具有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城市发展
关中地区传统村落承载着关中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关中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破坏、消失速度不断加剧,加强关中地区传统村落保护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生物种类的减少、生态环境的恶化、能源危机的加剧,人类渐渐关注并意识到自己在生物自然界所处的位置和协调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性,并且试图探寻生态可
瑰丽多姿的西北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域广博,民族众多,当地民居经过时间长河的大浪淘沙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聚落形态、建筑风格和营造技术。当前建筑界两大思潮“
成都市作为准一线城市,城市综合体的保有量和商业收益居全国前列,其建设规模和速度也日益加大,在这样高速的建设浪潮中,部分城市综合体由于缺乏前瞻性的设计策略和评价体系,
传统民居不仅是人类为遮风避雨所建的居住场所,更是长期以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断磨合,而形成的智慧结晶,其即包含着技术营造经验,又蕴含着生态哲学思想和文化积淀。我们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社会化、知识资本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新区不仅是实现新型工业化、推进和谐城市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经过20多年发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