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居中的生态策略及其当代应用——以吐鲁番地区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1988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瑰丽多姿的西北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域广博,民族众多,当地民居经过时间长河的大浪淘沙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聚落形态、建筑风格和营造技术。当前建筑界两大思潮“地域建筑”与“生态建筑”的脉动,使得人们不再只是单纯的关注传统民居中的居住文化、空间模式以及营造理念等,而是将目光集中在其中蕴含着的针对气候环境的营造策略,西北民居在长期与自然的磨合过程中,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巧妙而又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在实际生活中反复地调适与改良,最终发展成熟,形成了当地特有的形式语言。  由此可见,西北地区传统民居集生态性与地域性于一身,代表了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按照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研究西北民居中的气候营造智慧,通过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手法总结提炼包含在其中的“生态基因”、“地方语言”。并以吐鲁番麻扎村为例从村落布局和民居建筑单体两个层面详细研究在当地极端干热的气候条件下传统民居对太阳辐射、风、降雨量的应对策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传统民居的节能效果。  学是为了使用,研究传统民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当代集合住宅的设计,改变目前城市住宅千篇一律、耗能居高不下的现状。本文通过对鄯善楼兰新街区设计的总结与反思,明确了在当代的生活方式和规范要求下,如何创造性的运用民居中的经验措施,传承传统居住空间、吸取传统民居的精髓。并从规划、建筑、细部、绿化四个层面进行总结归纳,借以启发吐鲁番地区集合住宅的设计,创造出新型地域住宅。
其他文献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撤并了大量的乡镇,其中大多数被撤并的乡镇的镇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败,原有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急需通过对被撤并镇区的更新来实现其经济
明辽东地区是东部沿海海防六镇体系最北端,其“南跨溟渤而连青冀”,作为“京师左臂”协山东半岛共同把守着京师的海上大门,海防地位尤为重要。自元朝以来因倭寇的侵扰,辽东地区的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载体——城市,表现为一个纷繁且复杂的巨系统;而作为其重要的子系统之一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程度与开敞空间系统是否有系统的规划和合
我国西南山区集少数民族混居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区于一体。复杂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现象,使得该地区的乡土建筑和聚落发展呈现自身特有的规律。当前,一
社区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公园类型。由于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交往空间的缺乏,社区公园建设如雨后春笋正在不断兴起。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并固化,城乡关系长期处于“以乡养城”的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城乡居民观念的转变,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显著加快,中国
休闲农业是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伴随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休闲农业已经成为旅游产业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休闲农业园区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她有着八千年的文明史——磁山文化,三千年的都城史——赵国古都。在这里留存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并成为具有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城市发展
关中地区传统村落承载着关中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关中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破坏、消失速度不断加剧,加强关中地区传统村落保护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生物种类的减少、生态环境的恶化、能源危机的加剧,人类渐渐关注并意识到自己在生物自然界所处的位置和协调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性,并且试图探寻生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