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二次创业”转型机制研究——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34289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社会化、知识资本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新区不仅是实现新型工业化、推进和谐城市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高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一次创业”中由高技术生产要素的简单集聚到形成明确主导产业的阶段性任务。  然而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商务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传统以“政策洼地”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已经不能适应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发展要求。由引入外地高新产业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外向型发展道路向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内涵式发展道路转化,高新区面临“二次创业”的历史任务。  本文研究的主体内容包括“二次创业”的历史背景、“二次创业”的主要问题、“二次创业”的转型机制研究和武汉东湖示范区“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研究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简要概述了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历程以及“二次创业”的研究背景,提出把握国际创新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引领,全面提升创新体系功能是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关键着力点。  第二个部分,分析研究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发展困境及其形成原因,指出高新区“二次创业”中主要存在着创新产业本地化效应弱、创新空间粗放经营、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创新孵化机制落后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个部分,系统总结了高新区“二次创业”转型机制的内容架构和运行模式,提出高新区“二次创业”是由单纯的主导产业链驱动向以自主研发和创新制造为主的“创新链”驱动阶段转化。通过“以创新促进转型,以转型带动创新”的发展机制引领,实现高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发展目标。  第四个部分,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运用前述研究成果,结合园区现状特点和基础优势,提出示范区“二次创业”的转型路径和具体措施。  笔者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加快高新区“二次创业”进程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其他文献
我国西南山区集少数民族混居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区于一体。复杂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现象,使得该地区的乡土建筑和聚落发展呈现自身特有的规律。当前,一
社区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公园类型。由于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交往空间的缺乏,社区公园建设如雨后春笋正在不断兴起。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并固化,城乡关系长期处于“以乡养城”的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城乡居民观念的转变,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显著加快,中国
休闲农业是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伴随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休闲农业已经成为旅游产业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休闲农业园区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她有着八千年的文明史——磁山文化,三千年的都城史——赵国古都。在这里留存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并成为具有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城市发展
关中地区传统村落承载着关中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关中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破坏、消失速度不断加剧,加强关中地区传统村落保护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生物种类的减少、生态环境的恶化、能源危机的加剧,人类渐渐关注并意识到自己在生物自然界所处的位置和协调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性,并且试图探寻生态可
瑰丽多姿的西北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域广博,民族众多,当地民居经过时间长河的大浪淘沙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聚落形态、建筑风格和营造技术。当前建筑界两大思潮“
成都市作为准一线城市,城市综合体的保有量和商业收益居全国前列,其建设规模和速度也日益加大,在这样高速的建设浪潮中,部分城市综合体由于缺乏前瞻性的设计策略和评价体系,
传统民居不仅是人类为遮风避雨所建的居住场所,更是长期以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断磨合,而形成的智慧结晶,其即包含着技术营造经验,又蕴含着生态哲学思想和文化积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