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影响下的城市更新——以半淞园、董家渡街道社区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a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资本的流动性模糊了国家的界限,城市经济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角,城市陷入了全方位的竞争。各大城市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向外扩展城市空间、向内整合城市资源,以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事件格外受到关注:一方面,城市事件作为进行城市营销的有效工具,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的宏伟目标,另一方面,城市事件、尤其是奥运会、世博会等“大事件”由于引发相当量的城市建设与开发,影响了城市更新活动的进程与政策制定,可以被看作是特殊的城市触媒。其触媒作用尤其体现在与其举办地相邻的周边地区。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历史上由大事件推动城市更新的成功案例,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分析并预测2010上海世博会将给上海整体城市更新带来全方位、深远的影响,然后选取与上海2010世博规划范围直接相邻的半淞园、董家渡社区——这一城市更新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物质、经济、社会和管理四个方面分析其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受世博会影响下的更新发展所呈现的特征,并据此归纳出世博影响下城市社区更新的内涵与作用机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太原作为昔日的工业重镇,现存有许多国家级和省级的老工业基地,其居住者多为工矿职工和产业工人,他们对国家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调整,以及时
现代城市设计理念对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客观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许多城市“量的扩张”和“质的更新”是以“品的衰落”为代价换取而来。究其原因很多,但
中国从1999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至今已经15年。在这期间中国老龄人口迅速增长,人口银发浪潮迅速冲击中国各个城市和乡村。在此背景下,中国城市应该以何种姿态面对老龄化社
均衡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均衡现象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并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所认知。均衡在建筑设计中也尤为重要,它是衡量建筑美观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控制建筑形式
全球旅游的蓬勃发展使得旅游业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产业。在中国,风景地区的旅游发展带动了相邻旅游小城镇的经济增长,然而旅游小城镇同时也产生了特有的社会与空间问题,风景地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以机械设备为主要方式通过能源的消耗解决了建筑室内环境舒适的问题。但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匮乏,不仅让人们感到归属感的缺失,也丧失了与自然属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区建设己经从满足简单的居住逐步向小康型转化。在现代住区建设中,能否再现传统社区那种礼乐相成、几代人共享天伦的景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保障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设施,其作为我国主要居住形态一居住小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界取得了空前的大发展,但在发展背后仍然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本体与表现的分离是问题共同的作用特征,也是当前建筑创作需要解决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竞赛和实施方案所引发的争论之中,建筑的“中国性”问题是全社会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认为,从建筑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的产生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