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造型与空间构成的均衡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mk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均衡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均衡现象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并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所认知。均衡在建筑设计中也尤为重要,它是衡量建筑美观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控制建筑形式的巨大力量。均衡的美感同时体现在建筑的造型和空间构成上。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建筑均衡的形式呈现丰富多彩的姿态,并继续在各方面深入发展。 本文在研究均衡性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均衡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分析建筑均衡的物质形态和物质基础,从中归纳出现代建筑造型和空间构成中的常用均衡手法,并对均衡性的发展倾向做出展望。基于上述理论,在剖析相应典例后得出,现代建筑在造型和空间构成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均衡性,是在遵循古典均衡法则基础上的完善和扩展。在当今社会设计理念、材料应用、辅助设计工具等方面不断进步的推动下,人们正创造出全新的充满动感、复杂多变的现代建筑造型和空间;同时,建筑与大环境的均衡也已成为推动建筑设计的重要线索。
其他文献
远古时代的人类仰仗自然的力量,以维系基本的生存。人类文明的产生和每一次进步都是自然界进化过程的组成部分。而时至今日,人类越发的在社会进步的噱头下,不惜对自然采取肆意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辐射能力的增强,在旧城日益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时,新城的开发建设便愈加显得重要。另一方面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大运量的交通方式,同时
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承担着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目前公共配套设施多是伴随着城市住区的开发而建设的,往往以满足住区自身需求为出发点配建公共服务设施
小城镇作为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普遍的关注,小城镇形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目前部分小城镇的形象建设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千城一面”,缺乏特色。在市场
论文在对城市开放空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线性公共空间的概念。线性公共空间是沿线性展开并形成城市景观序列的开敞空间,是与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遗址、遗迹、公园等相联
引发乡村聚落形态变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结构的转型无疑是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乡村聚落是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由于苏南地区乡村聚落在改革开放后率先甩掉了
大城市周边地区组团作为大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形式,其发展建设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相关学科的共同关注,亦成为规划界研究的热点。大城市周边组团由于其与大城市主城区之间的特
太原作为昔日的工业重镇,现存有许多国家级和省级的老工业基地,其居住者多为工矿职工和产业工人,他们对国家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调整,以及时
现代城市设计理念对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客观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许多城市“量的扩张”和“质的更新”是以“品的衰落”为代价换取而来。究其原因很多,但
中国从1999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至今已经15年。在这期间中国老龄人口迅速增长,人口银发浪潮迅速冲击中国各个城市和乡村。在此背景下,中国城市应该以何种姿态面对老龄化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