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丘陵地区土地流转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川渝地区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但是由于既往政策对土地流转的严格限制和土地均分指导思想的约束,在我国的广大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是细碎度极高的小农经济。随着农业产业改革的推进和农地制度的变革,很多地方已经率先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以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但是在不同的经济社会条件和自然地理地貌下,土地流转的方式和效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我国西南丘陵地区田块平整度较差,不利于农业大规模作业,西南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土地市场发育度相比沿海地区不够完全在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限制下,土地流转也有比较特殊的规律;因家庭劳动力结构、文化水平和就业结构等的不同,农户在土地流转前后生产生活的变化也存在很大差别。本文以四川省邛崃市、重庆市荣昌县、北碚区为调研样地,于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对三个研究区共1072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70份,其中参与土地流转的问卷865份。通过调查了解丘陵地区土地流转现状,在此基础上寻找西部丘陵地区土地流转现状和土地流转农户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生计模式变化规律,分析参转农户劳动力结构、教育程度、就业结构对农户土地流转后受益情况的影响以及现现阶段土地流转存在的限制因素,进而提出合理的丘陵区农户土地流转保障机制。 本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对数据样本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了土地流转前后对当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影响;将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按照“耕养型”、“混合型”、“工商型”分类,分别探讨他们在土地流转前后生产生活的变化;最后采用多因素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农户土地流转前后受益损益情况的各种因素作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土地流转打破小农经济模式,实现了农业规模经营,推进了地方农业产业的发展,推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但是由于丘陵地区地理因素和区位劣势,当前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存在结构性制约。 ②不同劳动力结构、教育结构、就业结构的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其受益和损益情况有很大的不同:青壮年劳动力较多、受教育程度高、就业结构偏重务工的农户对土地依赖度低,在土地流转中受益程度高:而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受教育程度低、就业偏重务农的农户对土地依赖度高,土地流转后难以有效转移劳动力,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③在政府干预成为土地流转的最大促成因素时,参转农户的流转收益偏低,缺乏劳动力、家庭年龄老化、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户在土地流转利益分配中是受益劣势群体。 ④丘陵地区的土地流转要考虑到当地自然和经济因素的制约,考虑到不同农户的参转能力,盲目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针对丘陵地区的特殊地理经济条件提出在土地平整、经济发达、距离城镇较近的地区,土地流转的条件比较成熟,可以以农业产业为带动先行开展。 本研究样本量大,样本数据真实,对于正确了解我国西部丘陵地区土地流转的现状,完善我国的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有重要意义。但本研究仅对农户土地流转前后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比对,尚缺少长期纵向数据支持,这是下一步开展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教学手段是现代实施教育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它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由教师施教和学生受教来有目的地传授知识经验,其根本职能是育人、化人、使人成才。教学活动中有着丰富的审美因素,蕴含着对美的直接追求,存在重要的美育功能。   语文活动是一种典型的智育活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美育,旨在通过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高雅的审美情趣,自由活泼的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美好的天性,使他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班级管理属于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班主任还需要更加重视班级管理,并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共同进步。首先分析了后进生的特点,然后探究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后进生的转化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后进生;转化对策   班主任是每一个班的核心和关键,也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发挥着非
《新课程》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谓平等对话,就是把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即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实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意见随时发表,无拘无束地交流,使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只有实现了平等的对话,语文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才能充分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空间里飞扬自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三、金属与水的反应  通过教学,我做了以下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对学生原有知识、能力的认知不够,对初中学生已接触过的知识重复再现。例如:金属与酸的反应。我设计了盐酸与镁、铝、铁、铜分组探究实验,希望能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而这个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英语与《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学习的关系进行分析,追本溯源理清了美国历史文化发展中对语言变化所起的重要作用,着重从美语和英语的差别中寻找切入点,指出美国英语的形成是来自对多国和多民族语言的吸收和消化,以及美语的地域变体的语言学意义,充分认识到学好该课程对掌握美国英语的特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国家概况》、美国英语、地域和文化  美国英语是十七世纪开始产生的。自十七世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也给我们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究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未来、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兴衰。在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及身体、心理等各种素质中,心理素质尤为重要,它影响和制约其他素质的发展,是激活和促进人的全面素质发展的动
本文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地方政府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地方政府如何有效运用产业政策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个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
摘要:职业教育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及艰巨性,如何有效地利用职业高中的优势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职业高中的学生教育要求我们要更具有宽容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适当调整课程结构,置学生于全新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实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几方面阐述了利用职教优势,抓好管理。  关键词:职业教育 优势学生管理   毋庸讳言,目前各地职业高中招收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中考中落选的、
学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一方面推动了全国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农民土地一旦被征用,就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