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血浆EBV DNA已被证实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其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但既往研究纳入分析的血浆EBV DNA数据多集中在治疗前至治疗后3月的检测时间点,而关于治疗结束3月后及长期随访的血浆EBV DNA动态变化监测的研究却非常有限,故目前治疗前后长时间随访的血浆EBV DNA的动态变化监测对NPC的预后价值仍未清楚。因此,本文拟利用本课题组大样本、长期随访的NPC数据库回顾性研究治疗前后多个时间点血浆EBV DNA的动态变化监测对NPC预后的价值。方法第一部分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首诊的1077例无远处转移NPC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月、12月、24月、36月5个时间点血浆EBV DNA载量对NPC的预后价值;第二部分选取543例患者探究联合评估治疗前与治疗后3月血浆EBV DNA变化状态与NPC预后的价值;第三部分研究252例NPC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月、12月、24月4个时间点血浆EBV DNA动态变化对NPC预后的价值。通过生存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组间预后差异,利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ROC曲线分析确定EBV DNA的截断值及比较联合评估治疗前与治疗后3月EBV DNA变化状态、治疗前后4个时间点EBV DNA动态变化分组与单一时间点EBV DNA的预后价值差异。结果(1)血浆EBV DNA在治疗前后存在着一定的动态变化趋势,治疗后血浆EBV DNA阳性率及载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随后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并在治疗后24月达到峰值,随后在治疗后36月时出现下降。除治疗后36月时间点血浆EBV DNA预测NPC患者死亡的价值研究受限外,治疗前后每个时间点EBV DNA高于截断值的NPC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总生存率(OS)均较低于截断值患者显著更差(P均<0.001)。(2)治疗前与治疗后3月血浆EBV DNA变化状态的4个亚组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差异(P均<0.001),联合治疗前与治疗后3月血浆EBV DNA变化状态是NPC独立的预后因素,比单独使用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EBV DNA预后价值更大。(3)治疗前后4个时间点血浆EBV DNA动态变化的5个亚组患者预后具有显著差异(P均<0.001)。多因素分析证实治疗前后4个时间点EBV DNA动态变化分组是NPC患者强大的预后因素(P均<0.001),ROC曲线分析也验证了动态变化分组比单一时间点的预后价值更大。结论本研究证实血浆EBV DNA在治疗前后长期随访监测中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趋势,且其对鼻咽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并可提供更全面及深入的疾病危险分层信息,为NPC患者的临床诊疗,尤其在制定及实施个体化随访管理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