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雕塑公园是专类公园的一种形式,它是历史、文化、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将雕塑与自然景观相协调,面向公众的文化艺术园林。雕塑公园突破了美术馆、博物馆的封闭空间,为雕塑艺术创造了良好的视觉空间,增强人们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评赏,也给人们的生命增添了美感的意识,正是这种意识赋予雕塑艺术以永恒的生命力。而雕塑艺术作品正是雕塑公园的灵魂所在。作为铺垫,本文通过对雕塑艺术的概念、分类、发展以及现代雕塑风格特点的阐述,详细分析了其在公共社会中的作用和艺术价值,说明雕塑艺术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文章进而对雕塑公园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本文阐述了雕塑公园的产生与变迁、特点、功能及主要类型,详细分析了雕塑公园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了这种专类公园的存在意义和艺术价值。归纳出雕塑公园具有其他公园形式无可比拟的社会和艺术价值,它更像一座户外博物馆。
其次,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雕塑公园的文献资料,总结雕塑公园在我国的发展阶段,对我国现有雕塑公园按主题、分布区域、所在地等为依据进行类型的统计和分析,并结合国外雕塑公园的实践经验,指出我国雕塑公园在主题选择、分布、定位、雕塑选择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文章从园林景观设计的角度对综合类、纪念类、文化类和艺术家个人精品类雕塑公园的景观设计特点和模式,进行了分析并举例加以说明、印证。
再次,文章采用社会科学调查方法分析了北京国际雕塑公园的使用状况,评价了雕塑公园的实际使用情况,总结归纳出游客对雕塑公园的满意度和对于理想雕塑公园的预期等内容。通过实例解析,印证了我国雕塑公园的不足之处。
最后,结合世界著名雕塑公园发展的实际情况,包括:日本、华盛顿、挪威、比利时…等地雕塑公园,针对我国雕塑公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总结出有助于我国雕塑公园发展行之有效的对策。通过详尽的论述、分析,预测了我国雕塑公园的发展前景,即:强化雕塑公园的收藏功能、建立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变投资方式、深化雕塑与环境景观的融合及加强建设雕塑公园的“软环境”。
总之,雕塑公园具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效益性,最能体现出时代精神、文化特点、地域特征及公众的理想和情感。雕塑公园通过雕塑作品这种永久性可视的陈列,使得公众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城市的艺术气息和发展脉搏,对于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及宣扬社会文明有着极其重要的功效。因此,发展雕塑公园将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本文的研究将对我国雕塑公园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对人们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审美素质,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