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城市设计的层面阐释了城市棕色地带更新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其背后所体现出来的生态性、多元性、开放性,以及民主性的后现代社会价值观,并且指出,与通常的城市更新相比,城市棕色地带更新需要更多不同领域专业的共同协调工作,具体实施上存在更多困难,但是通过恰当的处理,可以成为城市更新改造的催化剂和正面推动因素。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城市棕色地带更新工作需要遵循延续性、多样性、适应性和参与性的原则。
在分析了国内外城市棕色地带更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三个不同角度对城市棕色地带更新的类型进行归纳总结。按照对城市结构改变程度的不同,分为重建型、改造型、保存型三种类型;按照对土地利用性质调整的不同,分为产业调整型、社区建设型、环境恢复型三种类型;按照开发投资主体的不同,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类型。
将城市棕色地带划分为区域一城市级、片区级、地段级三个层级,并主要研究了城市设计的典型层面——片区级城市棕色地带的更新。文章归纳出城市棕色地带更新的三个目标,即生态环境的恢复、社区结构的重建,以及人文活力的再现。更新工作应该遵循“整合系统”和“塑造特色”的策略,主要进行现状评估与整治、发展概念规划、城市设计控制、公众参与实施这四项内容。根据棕色地带在城市中的不同区位,分析并举例说明了四种典型的更新模式。
最后,通过国内外的三个不同类型案例的分析比较,从环境景观、空间结构、功能结构、交通组织、建筑改造、公众参与这几个方面,探讨了城市棕色地带更新的规划设计要点,希望能够在改造中实现生态友好、结构合理、适宜人居、尊重传统、复合多样、民主公正的和谐的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