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工业园区规划的碳计量分析系统构建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_li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所导致的大规模化石能源燃料的燃烧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业园区作为工业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快速发展,是减排的重要单元和实施主体。低碳工业园区规划是低碳城市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在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城市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关于低碳工业园区规划的定性与定量研究都很匮乏。低碳工业园区规划的碳计量分析研究既是理论发展和创新的需要,而且其应用在低碳工业园区规划上可以实现工业园区的低碳量化管理,规范工业园区建设。   建立低碳工业园区碳排放计量模型进行工业园区碳排放计量分析,先将工业园区划分为五类用地,分别建立公式计算各类用地的碳排放量,再综合得出工业园区碳排放计量模型,建立工业园区低碳评价指标,对工业园区碳排放情况进行清晰的认识和对比;再利用工业园区碳排放计量模型、低碳评价指标建立工业园区碳排放计量分析系统,进而结合实证得出低碳工业园区规划实施方法。   建立的低碳评价指标为:“工业园区碳排放量”、“工业园区碳排放质量指标Q”、“工业园区碳源碳排放质量指标Qy”和“工业园区碳汇固碳质量指标Qh”。通过工业园区碳排放计量分析系统分析论证,提出了低碳工业园区规划实施方法:工业园区科学选址与合理布局;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采用碳排放转换系数较低的能源,降低工业园区能源消费;促进产业链和循环经济的形成,提高碳循环利用率;根据地域和产业特色进行绿地规划,提高工业园区绿地碳汇;完善基础设施配置,提高交通可达性;建设推广低能耗建筑;加强低碳宣传。   突出了低碳工业园区规划的专项规划主题以及低碳工业园区规划的碳排放定量研究。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理论分析和案例实证分析相结合,得出了工业园区碳排放计量模型,提出了工业园区低碳评价指标,建立了工业园区碳排放计量分析系统,弥补了低碳工业园区规划在碳计量方面的理论、定量技术及工业园区规划方法上的不足,同时也丰富了低碳城市规划的内容、理论和方法,为城市规划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由于研究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各种客观、主观条件的制约,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需要进一步加强;低碳评价指标和实证分析的有待进一步完善;低碳指标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  
其他文献
进入近现代以来,国内外高层建筑大量兴建,当一幢大楼拔地而起,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原来吹经此处的风的正常走向,也势必影响到其周围的风环境。北方严寒地区,不良的室外风环境引起行人
居住区一直是热门话题,相关的理论文献多且成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居住环境空间的要求提高。居住区既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又要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因此,居住文
标志性建筑在城市建筑群体中只是极小部分,我们日常所接触、所见到最多的是城市一般建筑,城市建筑综合意象的形成离不开大量的一般建筑,即城市背景建筑。成功的城市标识性建
随着世界旅游形态发展的深入,以湿地公园为主要类型的旅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和游客。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与建设给城市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但也给湿地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新校区,扩大办学规模是近年来国内高校的普遍发展模式。2010年3月,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天津大学新校区框架协议,拟在津南区的海河教育园建
长沙地区夏季湿热且持续时间长,冬季湿冷,使得空调制冷和采暖成为建筑总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南方地区热舒适研究的对象多集中在自然通风建筑,且多为居住建筑,对集
现代生态住区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与环境之间形成有机组合的住区。它合理的安排了住区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要素之间的联系,它是将住区之中人、环境、建筑完美结合。现阶段,一系
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些具有特色古建筑、传统文化以及民俗风情的古镇被保存了下来。自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
近年来,全世界各地地震、洪涝、海啸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生活稳定带来了极不利的影响。从这些灾害发生的情况来看,城市的整体防震减灾功能远远滞后于其发展的矛盾日益的突
随着我国高能耗、高技术的现代住宅快速发展,传统民居的生存无疑遭受巨大威胁。另外,个性鲜明且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仅凭民间工匠记忆与口述而无系统的研究记录,可能导致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