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管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e_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管制是政府为了协调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以空间政策为手段,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分类控制与引导的过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无序发展,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也随之而来。针对城市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传统的城市规划面临挑战,“空间管制”应运而生。空间管制作为一种新的规划方法和调控手段,转变了传统规划重开发轻保护的思路,先行划定禁建、限建、适建和已建区,从而加强对非建设用地和资源环境的保护。中心城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引导和控制城市建设和开发行为更为迫切。虽然各地城市都相继在总体规划中加入了空间管制的内容,但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成熟的做法。   本文以城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背景研究-理论研究-问题研究-对策研究的方法体系。从空间管制的概念与内涵、地域范围、管制类型等方面入手,通过对国内部分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城区空间管制编制情况的比较,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今后中心城区空间管制的编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文选取国内九个城市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为参考案例,剖析各自的空间管制概况,并提出存在空间管制的层次和范围自主性强、针对中心城区这一层面的各类管制难以衔接、对“四区”的理解及划定标准不一致、空间管制的成果表达深度差别较大等问题。针对目前空间管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编制独立统一的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综合协调城乡用地评定、“四区”划定、“四线”控制和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四类空间管制,建构统一的中心城区空间管制框架;在规划区范围内以限制性要素为基础,划定不同分区,并与土地利用建立对应关系:针对不同的管制分区,采取不同的政府管理方式;建立多部门的综合管理、加强公众参与规划、运用经济补偿机制和引入详细规划立法方式等建立健全空间管制的实施保障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传播技术、媒介工具的发展以及传播速率的加快,传播模式从单一趋向复杂。人类的认知能力与“阅读”习惯受其影响,逐渐从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认知的注意力及审美需求也发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中国城市化进度加快,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为中国经济转型指明了方向
中国城市在经过了30年的急速发展后,正在经历着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转型,立足于品质、活力和民生,强调“内涵式发展”的存量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市历史地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将位于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如何恰当地处理来自各个方面的设计要求,适应环境,对话历史并实现自我的时代价值,将是摆在城市建设者面
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城市交通状况恶化、邻里关系冷漠、公共服务设施及景观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不断凸显,原有封闭式住区已逐渐无法适应当前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各种公共交往活动的集中场所,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城市环境,其环境活力的营造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环境活力的
人对于外界世界的认知,依靠对外部信息的获取,其中90%以上依靠眼睛完成,建筑艺术主要通过视觉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将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借鉴到建筑学中,建筑场是指一定范
由于建筑本身及其内外环境控制的复杂性,有时仅通过定性分析无法确定设计方案的优劣,比较其对环境各种影响的大小。定量计算需要的大量建筑模型数据输入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又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伴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确立、房地产事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方式的转变,容积率指标成为衡量土地开发强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住宅商品化的发展,城市居住用地
回忆和纪念这种情感的需求是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后人的本能。纪念性建筑作为人类寄托情感的物化形式,能让人宁静的反思现实、凝聚幽家民族精神、增强自身文化归属感,而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