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而学”阅读课堂中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研究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及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阅读的教学方法历经变革,从最初的重词汇和语言点,要求学生模仿、翻译和机械重复到广为接受的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再到如今多元的阅读教学,教学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本文试将国外普遍采用的“由教而学”的教学方法应用于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课堂,即让学生通过准备课程、教授课程达到学习的目的。“由教而学”相较于长期采用的“教师教、学生学”对学生要求更高,同时也让学生对知识体会更深,但本文重点不在证明其效果,而着重通过修改Gass(2008)的二语习得模型形成新的由教而学知识建构模型来研究这一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探究两个著名概念——“i+1”与最近发展区在此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进而总结出“i+1”与“最近发展区”的关系。Gass的模型经过反复引用、广受支持,但用其解释“由教而学”的知识建构过程又过于笼统,所以本文结合“由教而学”的理论基础及该教学方法的特点建立新的由教而学知识建构模型。本文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准备并讲授一堂阅读课的方式研究其学习过程,实验从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中选取15名学生作为被试,将其分为五组,课堂内容也分成相应的五个任务:背景知识、生词、课文、修辞和课后练习,任意分配给五组学生,由学生备课讲课,其间学生详细纪录备课过程,实验者进行课堂观察并分析结果,由于对每一组进行分析过于零散、不够深刻,本文集中分析第三组,即负责课文分析组来研究本文提出的研究问题。通过实验及分析,本研究表明:(1)修改后所形成的由教而学知识建构模型能有效地解释学生在该教学方法下的知识建构过程;(2)此过程对“i+1”和最近发展区的各要素i,i+1,实际水平及潜在水平均有具体体现;(3)通过这些体现研究“i+1”与“最近发展区”的关系显示,二者分别从内部和外部解释知识的习得,是互补的。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汉语言也随之不断变化,突出表现为大量新词新语的涌现。借助新闻报导这种信息传播的高效媒介,这些汉语新词不断为人
将生物学领域的遗传基因DNA与工业设计理论相结合,借鉴生物基因工程原理,探索工业设计中产品DNA的基本理论。讨论了DNA以及产品DNA的概念,分析了产品DNA的构成,将产品DNA的理
林黛玉和伊丽莎白分别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和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作品中的人物,二者同处一个时代,但生活背景不同。二者均反叛社会传统,渴望并且追求爱情,不过形式不同,一
从管理学的角度审视人的一生,至少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核心问题:一、如何规划自己,让生命更精彩,二、如何经营自己,让生活更快乐;三、如何管理自己,让人生更富足。    人生规划,从了解自我开始    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走过这一生,这是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在反复问自己的问题。  然而,问题一样,答案不同,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人说命运是天注定的,顺其自然吧,有的人以和自己的命运抗争为
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正扮演着“怨妇”的角色,把希望寄托在了缥缈的“产权”、“体制”上,把精力用在了牢骚、勾兑上,但成果了了,前景难期。难道,产权和体制改革就真是国有企业振兴的唯一途径吗?  坐而怨,莫若起而行。我们发现,抛却幻想,从问题出发,从管理入手,国有企业一样大有可为。很多所谓国企“通病”,从体制上顺源头而下解决,当然酣畅完美;但若体制不变,也不是束手无策。以管理作为着力
本文是《每日启迪:十二个心智成熟的通道》部分章节的翻译报告。《每日启迪》是由丹?米尔曼(Dan Millman)全美顶尖身心灵导师、斯坦福大学体操教练、美国最好文理学院欧柏林
“集团这次大动干戈,发展战略与组织架构都调整了,是不是改革完之后我们就没有位置了,赶紧找下家免得突然失业!”
中文和日文中的可能表达形式多样。日语中的可能表达大致可以通过三类的形式、即动词+助动词「れろ·るれる·得る」、「できる」各种形式的变化、以及有对自动词自身的使用